诗家夫子王昌龄

〖诗家夫子王昌龄〗

第79章 两泰斗相聚巴陵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何方带着王昌龄夫妻来到了当年桂阳公主住过的府邸,正是人去楼空,旧物犹存。当年桂阳公主坐过的藤椅、睡过的龙凤床,用过的餐桌、餐桌上的碗碟杯盘历历在目。想当年,长广公主以千金之躯下嫁陇西人赵慈景,始封桂阳。高祖得天下以后,封赵慈景为开化郡公,为相国府文学。接着提升为兵部侍郎。任华州刺史。在讨伐尧君素的时候战死,被赠秦州刺史,谥曰忠。后来公主改嫁杨师道。这杨师道绝顶聪明,有诗才,善书法,封安德郡公。贞观中,拜侍中,参豫朝政,迁中书令。

说起杨师道的诗才,王昌龄当然很熟悉,当即背诵了杨师道的名作《陇头水》:“陇头秋月明,陇水带关城。笳添离别曲,风送断肠声……”

接着,何方带着王昌龄夫妻来到城西的蔡伦故居。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永平末年入宫为宦官。历任小黄门、中常侍兼尚方令、长乐太仆等职。元初元年,安帝封其为龙亭侯,食邑三百户。蔡伦为人敦厚谨慎,关心国家利益,曾“数犯严颜”,匡弼时政。勤奋好学,办事专心尽力。

永元四年,蔡伦任尚方令后,利用供职之便,常到乡间作坊察看,见蚕妇缫丝漂絮后,竹簟上尚留下一层短毛丝絮,揭下似缣帛,可以用来书写,从而得到启发,便收集树皮、废麻、破布、旧鱼网等原料,在宫廷作坊施以锉、煮、浸、捣、抄等法,试用植物纤维造纸,终于造出植物纤维纸。元兴元年,他将造纸过程、方法写成奏章,连同造出来的植物纤维纸,呈报汉和帝,和帝大加赞赏,蔡伦造纸术很快传开。人们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全国“莫不从用焉”。

何方和王昌龄夫妻来到了蔡伦故宅,里面有前、中、后三栋房子。在房子的右侧有一个长约五六十丈、宽十六七丈的池子,据说那就是当年蔡伦回家乡传授造纸术时用来浸泡纸浆的池子,后人把它叫着“蔡子池”。

何方与王昌龄夫妻来到故宅后院,走进当年蔡伦造纸的手工作坊,作坊内有沤料、捣料、抄纸、榨纸、分纸、烘(或晾、晒)干纸的古老造纸工序。

何方与王昌龄夫妻还浏览了故居东侧的蔡侯祠,以及故居后面不远处的蔡伦墓、宝鼎等古迹。

接着,王昌龄夫妻与何方浏览了三国时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哪怎么行?我王昌龄刚刚来到何九家里就要让我走,难道何九家供不起我王昌龄的酒?这样吧,你事情紧急就先回去,我呢?既然来了,暂时不考虑北行的事。万大兄弟你看呢?”

三人说着话,已经在客厅坐定,早有家人捧出西瓜,切开,给王昌龄叔侄每人一块西瓜。

第二天,何方与王昌龄把万大送出县衙,临行,王昌龄口占一首《送万大归长沙》作为留别,诗曰:

“桂阳秋水长沙县,楚竹离声为君变。青山隐隐孤舟微,白鹤双飞忽相见。”

二人送走万大,回到县衙何九家里。忽然天气阴凉起来,凤娇就想到外面到处走走。三宝叔年纪大些,不想去外面走,于是留在家里躺凉床。何方带着王昌龄夫妻到外面去观光。

第79章 两泰斗相聚巴陵 (第2/3页)

大你个长沙老,怎么也到这里来了,是不是到这里接你昌龄哥来了?”

万大操着一口长沙话说:“昌龄兄弟来得最好,明天我们正好一同回长沙。”

“明天你就要走?”

“县府来了急函,催我回去,只怕有要紧事,所以我不得不尽快赶回去。”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