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夫子王昌龄

〖诗家夫子王昌龄〗

第84章 官员们同游历史名城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金山寺的建筑格局,打破了中国多数寺庙坐北朝南、寺分三路的建筑传统,而是依山就势,山门开在西边,正对长江。寺内所有殿堂楼阁皆散布其上,主要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迦兰殿、祖师殿、画藏楼、镇江楼、观澜堂、永安堂、海岳楼等。最引人注目的是立于见山之巅的慈寿塔。

慈寿塔高约九丈,砖木结构,八面七级,矗立于数重楼台殿宇之上,似乎把金山拔高了许多。最早的慈寿塔建于南朝齐梁时期。位于山脚的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内装有两面巨大的圆形凸面镜,可摄金山全景。殿内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尊塑像;两边是十八罗汉像;大佛背后是巨大的海岛塑像,十方三世佛、菩萨、护法诸天隐现其间。海面上有十八尊者像,海岛观音独占鳌头,两侧侍立善财、龙女。大殿正中悬挂着“大雄宝殿”金字匾额。

在慈寿塔西下侧的悬崖上有法海洞,法海洞又名裴公洞,相传是金山寺开山祖师法海和尚来到金山时住的地方。现洞中塑有法海塑像一尊,洞口横额“古法海洞”。法海是位有德行的高僧。法海姓裴,人称裴头陀,河东闻喜人。他父亲裴休曾经当过宰相,感到“伴君如伴虎”,一旦得罪了皇帝没有好下场,又十分信仰佛教,认为富贵荣华不如出家好,因而决心送子出家为僧。裴头陀出家到江西庐山,取名法海,在庐山学道参禅,一心修炼,后来到了润州金山。

相传法海死后,他的徒子法孙把他的肉体装在金瓶里供在洞中,以便瞻仰。后来肉身坏了,又塑了一个石像,留作纪念。

一行人又来到金山西北山脚下玉带桥旁的白龙洞。相传则天皇帝的侄孙灵坦来到金山,在这洞里打坐参禅,白蟒就避走了,毒气也没有了。白龙就是指这条白蟒。后来民间流传《白蛇传》的故事,

第84章 官员们同游历史名城 (第2/3页)

拿出长嘴铜壶和一把方头竹筷,然后招呼大家就餐。风味小吃有枫泾丁蹄、八珍糕、粉蒸肉、咸菜心、“六月红”河蟹、姑嫂饼、臭豆腐、水豆腐和荷叶粉蒸肉等几样,长嘴铜壶里有黄酒。辛惭介绍说,这种黄酒是采用传统的酿造方法,用糯米、大米、籼米、黍米、小麦、玉米等粮食谷物为原料,于冬天辅以麦曲、酒药,利用多种霉菌、酵母菌的共同作用,通过特定的工艺操作过程发酵酿制而成,酒性和顺、酒味醇润、口感独特,男女都可以喝。

吃了早点,辛惭带着王昌龄刘慎虚浏览润州的著名景点。

一行人首先来到城西北边长江中的金山岛。金山高近二十丈,山势本来不是很高,但是由于屹立于江水之中,看起来自然有其雄奇之处,曾被称为“江中一朵芙蓉”。山势巍峨,景色壮丽,登临俯视,长江浩瀚。岗峦起伏,古木参天;土丘林立,联肩比翼。所有建筑都傍山而建,亭台楼阁层层相接,殿宇厅堂幢幢相衔,富有独特风格。

现在一行人来到了金山寺。辛惭说起金山寺的历史。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明帝时候。南北朝梁武帝特重佛教,曾于天监四年亲自到金山寺参加水陆大会盛典,这是中国佛教举行水陆法会的开始,也是当时佛教中最大盛典。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