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夫子王昌龄

〖诗家夫子王昌龄〗

第99章 王昌龄凭吊 东阳公主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过些日子我也去看看东阳公主。”王县尉说。“说起来还得感谢高公公,没有他的援救,我王昌龄的命运就不堪设想了。”

第二天,王昌龄在官员们的引带下来到柳溪竹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县尉说:“到了昌龄十五岁那年,是唐中宗神龙元年乙巳十一月初二,则天皇帝以八十二岁高龄驾崩於上阳宫。临终时,她赦免了自己生前所有的冤家,将他们和他们的后人都召回京师。但是东阳公主没有等到这一天。东阳公主的两个儿子高璇、高瑾从巫州被召回京师。”

王县尉说到这里,官员们都连声叹息,纷纷发表议论,说的无非是宫廷争斗残酷,虽然身处皇家,也难免遭受杀身之祸,谪贬边陲之苦。

王县尉又问:“东阳公主的坟墓有人照看吗?就是说,每到逢年过节,是否有人去烧点香纸,清明节是否有人去扫扫墓?”

“怎么没有呢?每当逢年过节,我们衙门里都要派人去烧香纸,每年的清明节,县府衙门都要去一些人挂清扫墓。”

“当年东阳公主的两个儿子高璇、高瑾离开龙标的时候,曾经设宴招待龙标县府所有官员,再三请求官员们照看东阳公主坟墓。县府官员们有感于高璇高瑾兄弟的恳切真情,答应把此事作为县府一项日常工作。从那时候开始,县府就把管理东阳公主坟墓作为一项工作来抓,所以,四十多年来,东阳公主的坟墓还不至于荒凉。”吴县令说。

第99章 王昌龄凭吊 东阳公主 (第2/3页)

,于是刘祎之亲自提笔写谢死表,数页纸的表文一挥而就。在场的人看了,无不下泪。刘祎之死后,太子文学周思钧和麟台郎郭翰等人读着刘祎之的“谢死表”,无不为之感叹、伤痛。周思钧指着“仰天饮鸩,向日封章”等句,对郭翰说:“刘大人太有才华了,我等不及。”郭翰赞同地点点头,叹息说:“朝廷自此以后,又失去了一位栋梁之材了。”郭翰、周思钧两人的感言,不幸又传到则天皇帝的耳朵里,不久,郭翰被贬为巫州司法参军,周思钧被贬为播州司马参军。

王县尉说到这里,吴县令插言说:“郭翰贬为巫州司法参军时期,住在巫州对岸柳溪瓮水湾瓮城,常周游附近的柳溪竹西坳一带和其他地方。”

王县尉继续说:“一年后的垂拱四年戊子六月十六日壬寅,已经形同平民农妇的东阳公主再次遭到贬谪,已是垂垂老矣的她连同自己两个儿子高璇、高瑾(咸亨元年进士)一起,从巴蜀的集州转移到巫州,巫州就是现在的龙标。则天皇帝将东阳公主赶到这偏远的龙标,却偏偏不让她在丈夫去世的永州落脚,连个上坟的机会都不给她,说起来,则天皇帝也太过分了一些。”王县尉有些难过。

谢县丞接过话头说:“周武则天长安元年辛丑八月十九日,唐太宗第九女大长东阳公主病死於巫州,葬于巫州南面不远的柳溪竹溪坳。两个儿子高璇、高瑾,守庐墓三年。”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