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夫子王昌龄

〖诗家夫子王昌龄〗

第101章 筹建新居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王昌龄利用一天时间安排了县衙的工作和家里修建房子的工作,第二天,王昌龄带上周参军和田师爷随同三位来客出发了,六人租了一辆马车,出了龙标南城门,在驿道上向南奔驰起来。眨眼之间,马车已经到了一座桥上,周参军介绍说,这座桥叫登龙桥,桥下的溪流就是柳溪,由于这里是柳溪汇入沅水的渡口,所以这里又叫柳溪渡口。

过了竹溪渡口,马车进入主驿道,马车夫鞭子一扬,口里一声“驾”,马车便飞快地奔驰起来。

傍晚时分,马车到了一座古城,田师爷向王昌龄介绍说,这座古城叫诚州,这里是龙标著名的杨梅产区,要是你到五月端午来诚州,保管你杨梅吃过瘾。

马车进了诚州古城,住进了一家客栈。第二天,马车继续向西南方向奔驰。果然,这时候马车驶进茫茫梅林之中。虽然现在是隆冬季节,看不到杨梅果实,但是人类可以凭借丰富的想像来弥补大自然的局限,当年曹孟德就是用“望梅止渴”的成语让口渴得冒烟的士兵口中流出涎水,从而克服了严重口渴的困难。现在面对这茫茫梅林,王昌龄和官员们自然很容易联想起杨梅成熟期那满树满山的熟透了的杨梅果实,联想起那大红色、紫红色或者紫红得发乌的杨梅果实,联想起那富有特殊酸甜味、让人一想起它就要口中流涎的杨梅果实。于是官员们都嘴馋得口中流涎起来。王昌龄被这茫茫梅林吸引住了,因为尽管王昌龄踏遍了祖国的东西南北,但是像这样的茫茫梅林却还是第一次见识。

马车驶出茫茫梅林不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昌龄虽然感到奇怪,但是转念一想,这大千世界,什么奇奇怪怪的事情都有,况且以大唐天下之大,同地名同县名同城镇名的不少。既然他们派人接来了,不妨去走一趟,看个究竟。于是说道:“各位远道辛苦,今天就在我家住下来,待我把这里的事情安排好,我同各位一起去你们那个龙标。怎么样?”

三位来人高兴了,脸上都露出喜色,纷纷说道:“既然王县尉答应了,什么时候走,就由王县尉方便了。”

吴县令听说王县尉要把来人邀到家里招待,忙说:“那哪里行呢,既然是来接王县尉,各位就在县衙住下来,生活问题由县衙餐厅设宴招待。各位先坐坐,让本官找人安排住宿生活,王县尉就在这里陪着三位。”

吴县令话说出口,马上有公差上前搭话,带着三位来人走进县衙宾馆,安排好住宿,接着进入宾馆餐厅。

通过交谈,王昌龄得知,那位胖墩墩的叫苗军,是县府的参军;高个头叫苗武,是县尉的下属;还有那位文质彬彬的后生叫苗学华,是一位私塾老师。

第101章 筹建新居 (第2/3页)

能有地名或者县名相同的情况,于是问:“你们是那个郡的龙标县?”

“黔中郡龙标县。”

吴县令又懵了,完全相同呀,我黔中郡之内有两个龙标县,我们怎么会不知道呢?吴县令正在犹豫不定,王昌龄问来人:“你们的县城也叫龙标吗?”

“是的,从这里沿着清水江往上走,两三天功夫可以到达。从这里出发,经过柱石山附近的凤城,那里有一个千夫所,也可以算一个小市镇,继续沿着清水江岸往上走,可以到达县城龙标。如果往西南走驿道,马车两天可以轻松赶到。”来人中一个高个子说。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