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夫子王昌龄

〖诗家夫子王昌龄〗

第103章 五溪的民俗文化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辰州大戏最有名的剧目主要有《破窑记》、《李慧娘》、《黄金印》、《大红袍》、《一品忠》、《琵琶记》、《装疯油锅》等四十八本目连戏。

王昌龄带着家人在龙标山脚下的大草坪里看辰河戏,戏台搭在靠龙标山的一个地势较高的平地里。对于孩子们来说,演什么剧目不是他们关心的,孩子们最爱看的是老生打筋斗,那个铁头老生能够连续打八十多个筋斗,停下来还不觉头晕,还能够继续大声说话。

青年人喜欢看旦角,旦角叫什么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旦角都是漂亮姑娘。但是旦角总是命不好,结局总是让人们带着遗憾回家,回家以后还有许许多多的议论。旦角的美貌还常常让年轻后生在梦中看到,但是不是很清晰,后生们希望在梦中能够跟旦角清清楚楚地在一起说说话,或者最好能够跟旦角结为夫妻,有的甚至希望在梦中跟旦角一起睡觉。其实年轻人不知道,那貌如天仙声如莺啭的旦角都是男人装的。老年人虽然知道旦角是男人装的,但是他们也照样把旦角当着漂亮姑娘,一些眼泪浅的太太和老妈子也陪着旦角流眼泪。

正月十二这天清晨又传来好消息,泸溪的辰州傩戏来龙标演出。消息传来,王昌龄一家又高兴起来。王昌龄曾经听官员们说起过辰州傩戏,王昌龄也给家人说起过,现在辰州傩戏居然来龙标演出,大家可以饱眼福了。

傩戏,又称傩堂戏、

第103章 五溪的民俗文化 (第2/3页)

娇、紫衣和欣儿同时发出“呀!”的一声。姑娘身后的后生两三步奔到姑娘前面护住姑娘,手拿木棒跟两个妖怪进行了一场殊死战斗。正在危急时刻,道士突然出现,披头散发,手中高举咒符,口中念念有词,顷刻之间,两妖怪向一块大石头后面奔去……看到这里,所有的女人都松了一口气。

初八这天,泸溪有名的辰州大戏剧团来到龙标演出。王昌龄听官员们说,辰州大戏发源地是泸溪的一个小市镇。眼下在泸溪和辰州等地已经有不少戏班,如"仁和班"、"四喜班"、"大红班"、"双喜班"、"德胜班"、"双合班"等。今天来龙标演出的是"大红班"。

辰州大戏的曲牌名称多借用古词牌名,其中主要常用的有:《归朝欢》、《降皇龙》、《汉腔》、《耍孩儿》、《红袖袄》、《懒花眉》、《香罗贷》、《占绛唇》、《混江龙》、《玉芙蓉》、《主马厅》、《桂枝香》、《桂坡羊》、《半枝花》、《倒扳浆》、《扑灯娥》等三十多支曲牌。

辰州大戏的角色行当分为生角、小生、旦角、花脸、丑角五大行。生角分正生、老生、红生;小生分罗帽、二生巾、公子巾、纱帽、道巾、紫金冠等六种戏路;旦角分正旦、小旦、摇旦、老旦;花脸分袍带、粉脸、草鞋、老脸、讲白、斗趣、大肚子等八种戏路。丑角分罗帽、方巾、公子巾、紫金冠、抓子巾、无名巾等八种戏路。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