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潘家

〖梅林潘家〗

第一百四十回:桑梓走进新时代 胸膛衔揣旧恩怨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房里人口膨胀都成灾了,得建新房了,在杨梅花开的季节里,潘家四房最先要有举动了。

“梅林潘家”,得先聊聊杨梅了。五、六、七十年代,就东山上的杨梅是各房里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对归自房的梅树精心照看,梅子满树时日夜看管。梅林虽仍未成片,但潘家的梅子还有声响。进入八十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一百四十回:桑梓走进新时代 胸膛衔揣旧恩怨 (第1/3页)

时空年轮的脚步迈进了九十年代了,山里与八十年代相比,变化在一年又一年的悄然累积下也不见得翻天覆地。一目了然的改变是山里通往县上的路加宽了。路是怎么形成的?对于山里来说就是行的人多了,路不加宽就拥挤。说没有烘云托月的变化也不一定,走在进山的路上,屡见在一树丛簇拥而起的两层小楼,竟然能见着一栋内装修墁瓷砖的。一打听,他家三儿女在外打工。想必对于难挣钱的山里来说,这一栋栋楼房都是在沿海开放地区出卖劳力的山里儿女挣来的。

山里的路上也通上了摩托车了,可不是山里人买的,山里有一户搞得轰轰烈烈的家庭代表山里的富裕程度买了一台二十一吋的彩电,这被视为山里迈入九十年代具有像征意义的事物。县里要结婚的青年男女,置办的三大件也变成摩托车、彩电、冰箱了,想必这种风潮很快要席卷山里了。但山里的概念太广泛了,县里人口中指从县东那座拱桥开始通往山里的大路说是进山里,囊括了七个自然村,自然其中有许多看上去生活条件很好的人家。但真正进入狭义的山里是指潘家所在的自然村,还没有哪家墁瓷砖、买彩电的,山里头最尾端的潘家对于山里来说简直是“贫民窟”了。

难道归咎于潘家人喝水库边上一井里的水不好而都出了些碌碌庸庸的人?潘家有人愿意这样在外人面前找面子。而山里人却认为潘家人在自嘲,别说潘家在几十年前在县上开庄号了,就是出去的潘家人在大城市里也有站住了脚、买房子的。俗话说有钱没钱先看门脸,现在的潘家在山里人心里是被鄙视的:四房和六房是十几年前砖瓦结构的房子。二房五房三房是下砖、中土坯、上瓦结构的。而大房是土坯、瓦、茅草结构的。站在潘家各房晒谷坪上骋目四周,两层小楼不止能抓住一两栋了。难怪李无香感慨道:“当年开布庄时,一路上叫李掌柜的应都应不过来,现在回山里能打招呼的都是生生截在面前的。也是的,要不是潘家出了一群二流子,截在面前的也会视而不见。”只是她说这番话时只有我在前。

各房孙辈都可以娶媳妇了,可家庭条件也不能限制他们荷尔蒙滋生而找媳妇,也是受家庭“传承文明”的熏陶,就是家里几兄弟住一房,也照样把媳妇带回来。山里的潘家买不起摩托车,自行车载媳妇又过时了,可他们有办法,去沿海进厂打工招惹纯情的姑娘,或许还没进厂就把姑娘弄到手、叫上媳妇了。就贫苦出身的姑娘来说,身在异乡父母管束不到,于男孩的诱惑又太大了,唯一的标准就是看看长相,况且潘家儿男都是那方面的行家里手。直到肚里要呱呱坠地了,她不得不跟着他往山里赶,走过一个坡下了一个峁,还不停地问:“还有多远?”他一开始还会应一声,“快了,过了这个坳就到了。”可她腿走软了、问急了,他不禁冲道:“跟着来就是了。”她只有把委屈往下咽。既然他家里在山区也罢了,还巴望他家里条件好些。可走到腿肚子抽筋了,看见前面的他走进一土坯房,泪就哗哗地下来了。遭心的事还在等着呢!他好吃懒做,农忙就出去打工,农事一蒇就回来了,成天在山里惹事生非……孩子一生下来,她能脚底揩油——一跑了之?就是她走了,可他呼朋引类、带来一帮凶神恶煞的闹到沿海的厂里、甚至几百公里的家里(就是这位脱了,还有下一位)。她就只有眼泪汪汪回来了,哺完孩子又得去外给他和孩子谋生计。再过几个月她没准又要回山了,因为肚子又大了。直到给潘家生了几个孩子了,她为了一群孩子,就开始按捺下心来有他没他地做潘家的新媳妇。这是九十年代潘家青年找媳妇的故事,深深地烙上了这个时代的特色,这风景不亚于被自行车载来的。这样来潘家做媳妇的可是天南地北的“万国口音”,当她们习惯了山里生活而转本地口音了,当孩子都要成家时,难不成还不承认这也是一种缘份?

阅读梅林潘家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