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潘家

〖梅林潘家〗

第一百六十五回:评椒房厢房过错 忖潘家沈家怨怼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先来分析信的主推手是谁,选择那个特定时候又有何目的?如果这信二十多年后保存下来、在库尾的话,无非库尾人可以接近了,那时金、银蛋还是孩子。是不是李无香把它推出来的?是不是可以这样分析:当四房的传出“轩子在台湾”后,攥着十三个铺面的资金和揣着一颗欲重新掌控潘家、迈进县里的李无香,欲望勃勃像上足了发条似的。在社会形势不禁锢、僵化、严峻了,在耐心等待四年后就推出了信来?这么说她的推手嫌疑很大,以至于她决定抓住此时的潘家,做出具有像征意义的一件事就是公开信的前晚做了一“道场”,把过去的李无香、潘家用这种方式“埋葬”或说是“超脱”?只是很快各房的、各房里的拢上来乃至疯狂了,至使她很快摒弃了心里的想法。

我却问过李无香关于这事的真实情况,她却以鄙夷一眼回答我。这一眼无非是她对我提问和我对她关于这事猜想以否定的方式回应,换句话来说,是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阙疑乃鄙夷了她的人格。我是不是该尊敬她的人格而否定她?

如果不是她,那么把信推向潘家的可疑人员还有小枝和吴畏了(吴畏不早早离开山里了吗?为何还忖度他?之而再交代)。把他俩一起推出来,是因为他俩在潘家同样有尴尬的身份,同样被潘家各房排挤。试想一下,认为在潘家抬不起头、直不起腰的他俩在“轩子在台湾”传出以后,受到各房应有的对待、重视、甚至他们觉得提升了人格?可四年后,觉得又被潘家所冷落了,于是他们联袂推出了那一封信。他们推出信不愿给潘家各房带来任何负面作用,只想维护他们的尊严,以至于在山里正常劳作、生活?以至于他们节删一部分信的内容,撰改了一番,重新裱好后,封得严严实实交到李无香手上,说是沈洁接到轩子从台湾来的信?

我没见到这封信,俨然持有它的人在觉得“轩子在台湾”是一个弥天大谎,是一个险恶阴谋后把它消废了。那二房里的对我说过,撰改它的人的字虽不如写信的人,但写的也有功力。我见过李无香的笔墨,大字可以用大气磅礴形容,而小字却精雕细琢。如果我再次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一百六十五回:评椒房厢房过错 忖潘家沈家怨怼 (第2/3页)

在她的记忆里是灰色的,以至于在我面前没提涉一句。她不喜欢平静的人生,平静在她看来就是平庸。以至于她用各种手法抵御住来自社会的政治压力以后,就每天早晨拄着拐杖走出库尾,站在老潘家面前坡上一棵香樟树下眺望。

她这种出蛰后的举动,各方的视角可以读出许多内容:心胸狭隘的以为她来各房乞讨,以后有人以为她盼轩子……长大的我分析,她是怀揣财富欲走进老潘家、甚至是欲拢聚、掌控老潘家的一次试探?如果我问她,她肯定这样回答,看看县里那边的一片天空晴朗了没有。我设想,就是在她这种心态下,在社会意识形态仍没有解禁的情况下,让她向沈洁打听台湾的事。她这个时候打听无非是对潘家在县上有布庄时候的一种怀念,对未来潘家要开庄号的一种企望。这种心态让她度日如年,以至她拄着杖几乎每天下来眺望。

就她打听台湾的事让四房的窃听到了。在她眺望之前,四房的肯定没听过李无香向沈洁打听台湾的事,以至于恍惚的她传出“轩子在台湾”。李无香是不是听见这消息也以为“轩子在台湾”呢?这怕是可以肯定的,以至于她欲想在潘家重拾“母仪天下之风范”?如果她这时是克制的话,至少认为轩子尚在。从四房的传出“轩子在台湾”一直到“轩子从台湾来信了”有四年之久,在这四年里她仅享受“轩子在台湾”带来的、在潘家的尊敬。来信后,她就正式重拾在潘家的“母仪风范(标志事件是去县上小楼打砸)”。这么看来,就是有这时间差,她真不确切知道轩子在台湾。

前面有交代,他事实是遭难了。那么那一封信是真是假?答案不言而喻,假的。二十年后我和二房里那在外发展的求证了。前面有交代,他当时想念书,勒制欲听信的潘家人,讹要一笔学费吗?他说那信有几个纰缪,一信张年代久矣,二是节删下来的部分内容,三有撰改过的痕迹。这信源于何处,是不是当年轩子在县上欲感到有危险时,在那夜(他遭难的那夜)写的那一封、绝笔?如果是的话,又是怎样到潘家人面前的?

阅读梅林潘家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