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终结者

〖大宋终结者〗

第二百三十五章 后汉隐帝思维广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结果只占了闽国三分之一地盘还是最穷的闽北。

同时吃了吴越国的一顿偷袭,事后细其实是亏的。

反观李昪当年,那时杭州吴越王宫大火,进而烧了半个杭州城,连吴越王都因为惊惧过度而导致痴呆,正是群龙无首的时候,臣下纷纷建议出兵捏软柿子,李昪不为所动,反而送了大量钱财去以兹慰问。

所以后汉重臣集团判断,李璟铁定会伸手要好处,而且是必须能兑现的那种。

3开放通商,南平国的地理位置是在太好,大致相当于今日汉阳、荆州、宜昌、秭归一带,今日的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

在五代,武昌汉口归了南唐,汉阳却在南平手里。

南平国占着好位置,税赋又低,遂成了南北交通的中转站,四周一堆爸爸,相互牵制,几个爹虽然都想动手,但多爹策略产生的相互制衡效果,却让他们不得不相互忌惮……

南平开国主高季兴被爸爸们亲热的称为“高癞子”的缘故便在于此,看上去四处认爹,非常吃亏,但债多不愁,爹多不痒,事实证明爹越多,南平就越安全。

而在这种诡异的安全保证下,南平的的地理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虽然江陵无法称为江宁成都那样收取一指的特大城市,但整个南平国却是中原最要紧的物流中转中心。

“倘若,圣人肯仗义相助,这犯边之事定然是不会再有。”

“太师莫急,虽然朕愿意,可手下众将,尤其是我那弘冀孩儿,出镇东都多年,于贵国并无好感,毕竟他手下儿郎是有不少死在贵国刀枪之下的,如何说服他,却也是费思量。”李璟依然是慢吞吞的语气。

话很客气也很婉转,翻译过来就是,“拿好处来,我才能堵住手下大将的嘴。”

这也是在刘承祐等人的意料之中,李璟这个人非常注重眼前利益,或者说当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矛盾时,他必然是选前者而非后者。

比如两年前的伐闽之战,虽然李昪死前反复告诫他除了北伐中原外,绝对不要向周围用兵,但那是闽国内乱严重,李璟依然是忍不住出兵。

所以,只要南唐愿意提供武器,只需运到武昌,自然有南平国的商人来接手。

如此瞒天过海,定能坑死郭威。

冯道连说带比划后,李璟和李煜终于明白了刘承祐的用心,心里俱是一寒:太恶毒了。

皇帝猜忌大将是常有的事情,李璟还猜忌自己儿子,但再怎么猜忌也不能背后下刀啊。

此刻冯道就坐在这儿,说明刘承祐是下定决心要这么做了。

巨量的军甲要绕过郭威运到三节度哪儿,不走漏风声是不可能的……

此时杨邠便提出,索性从南唐购入军甲,这样做一来掩人耳目,只要差遣一个重臣带着足够的金珠去谈便足够了。

其次,三节度目前对郭威还占了些小小的便宜,战线推进到汉水流域,那儿是南平国的地盘。

南平是五代十国时期最小的国家,但历史存在时间却极长,主要是其国主奉行闷声发大财的策略:

,对和自己接壤的西蜀、马楚、南唐、后汉称臣

李璟往嘴里扔了颗白糖杨梅,慢悠悠的道:“军械倒是不难,大唐向来富庶,几万兵甲还是凑的出,贵国又向来与我国交好,此时帮一把也是应当。”

冯道眼中闪过一丝无奈,李璟要真是那么好说话,这皇位就不是他的了,但表面上还得装出大喜过望的神色:“如此多谢圣人了!”

“只是……”

“咯噔”冯道心中一跳,果然啊

“太师也知道,你我此时相谈融洽,可毕竟两国间刀兵不断,眼下虽然以淮河为界,可贵国依然时常犯我边境……”

第二百三十五章 后汉隐帝思维广 (第3/3页)

,大不了事后割几个城给后者。

计划相当完美,但却透出一股阴邪之气来,郭威怎么也想不到,他带着部队为国平叛,等待他的确是来自后方的暗箭。

但在实施时又有了问题,后汉太穷了,东京军械库里倒是有不少库存货,但那是为禁军准备的,自然不能轻动。

再有,郭威为人豪爽大方,部将故旧满天下,还广施恩惠,没准一个守仓库的老卒,当年就拿过他的好处。

阅读大宋终结者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