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第三帝国

〖汉第三帝国〗

第53章铸币与五铢钱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桥玄就曾经告诉刘曜一个例子。

有能人用一根方木杆或方形金属棍子穿进钱的孔,一次穿约百枚或更多一点,将两端固定后,用沙石、砂轮等打磨钱币的边缘,以此可以得到数量可观的铜屑。

通过这样改造的磨边钱,重量会减轻三分之一左右,但一般不会影响到钱币的面文,并且钱币的边缘都比较光滑。

磨边所获铜屑,将用作擅自增铸钱币的原料。

桥玄认为,这种对五铢钱的改造应该具有一定规模,很可能是某些有权势之人的所为,也有可能是地方上铸币机构的“杰作”。

朝廷对地方上五铢钱的磨边取铜听之任之,那么社会上又出现了更为便捷的改造办法。

剪子、凿子是民间常见的金属处理工具,剪、凿要比打磨更为容易,不少人以剪边、凿边等手段来改造五铢钱,于是社会上又出现了大量的剪边五铢钱、凿边五铢钱。

一般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后汉书·第五伦传》记载:“时长安钱多奸巧,乃署伦为督铸钱椽,领长安市。伦平铨衡,正斗斛,市无阿枉,百姓悦服。”

东汉早、中期,政权稳固,对钱币的铸造和流通之管理比较到位,因此即便少数地区有出现私铸,也能得到及时处置,兴不起大浪。

可是等到了东汉后期,尤其是从汉灵帝上位开始,中央集权已受到严重冲击,朝廷一统铸钱的局面被打破,地方铸钱和私铸、盗铸现象加剧。

同时还出现一批善于投机取巧的“能人”,对官铸五铢进行着“外科手术”。

他们将官铸钱改造,使其变小、变轻。

第53章铸币与五铢钱 (第2/3页)

百万百姓在使用百姓集团发行的代金券,多集中在南方。

刘曜称王后,下令只许百姓集团发行代金券和百姓集团钱庄发行银票,所以近几个月使用“纸币”的人数肯定又有所增加。

东汉光武十六年,即公元40年,东汉朝廷复行五铢钱后,加强了对铸币权的控制。

虽然社会上私铸并没有完全杜绝,但是官铸五铢钱基本上占有了统治地位。

阅读汉第三帝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