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盗之草亭画酒

〖皇盗之草亭画酒〗

第一百三十四章 再探神墓(四)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关于媒人的演变史,《中国婚姻史》认为“媒妁具有居间人之性质,在买卖婚时代当即有之;殆买卖婚演变而为聘娶婚,买妻卖女之居间人亦演变而为媒妁,遂以合姓为难,赖媒往来,以传婚姻之言也矣,或即为‘使’。”《诗经》有“取妻之如何,匪媒不得”可以看出媒人早在西周时期就成为婚姻的重要条件了。从《仪礼士婚礼》中规定的成婚程序六礼来看,从采纳、问名、纳吉、纳征到请期、婚礼,没有那个环节能离开媒人。“于是男女以行媒始知其名,无媒则亦不交;男方无媒不得妻,女方无媒老且不嫁”。《唐律疏议》中也有“为婚之法必有行媒”婚嫁要行媒成为婚姻的法定条件。

伐柯:这个雅称《诗经豳风伐柯》中:“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意思是说怎样去砍那斧柄呢?没有斧头不可能;怎样娶那妻子呢?没有媒人不可行。《中庸》:“执柯以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一百三十四章 再探神墓(四) (第2/3页)

能成婚。自此以后,“冰人”就被用来代称伐柯人,给人做媒也叫“作冰”。这在口语中也多有反映,像《今古异景》第四十一卷,“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除非他女儿不要嫁人便罢休,不然,少不得男媒女妁。”而大家所认识的金庸《倚天屠龙记》,里面的殷素素和张翠山两个欢喜冤家,就是靠了谢逊作了一回冰人,才终极成为恩爱夫妻。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男女之间讲究授受不亲,夸大“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共结连理,这就是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诗经》中就曾有多处描述,如“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可见说媒的历史是渊源流长的了。实际上,伐柯人在结婚过程中据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从提亲到迎娶,几乎哪一样都少不了伐柯人的身影,假如男女不经说媒就私订终身,不仅会为家庭社会不容,多半也是以悲剧而收场。

中国古代媒人的多种称谓

媒人在中国的婚姻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孟子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形态使人们的劳动、教育、娱乐都局限在家庭里,“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因此相互之间很是隔膜,也使得家长们彼此都不知道对方家里有些什么人。因此,即使自己家里的儿女已长大成人,却不知哪家需要嫁女娶媳。封建的风俗造成了人们在求偶问题上的腼腆心理,想得到配偶不公开言明成了封建社会风俗的重要特征之一,直言问之等于愚昧无知,委托他(她)人曲道求之是封建时代求偶之法的重要表现形式,有一个媒人从中斡旋是最好不过的了。

阅读皇盗之草亭画酒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