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隋炀帝,不服

〖朕,隋炀帝,不服〗

第十一章 擢升工匠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这就又说到思想上了,自从管仲在书里写出了“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从这句话开始,士农工商就被人为的划分成四个阶级,工匠从此被人看不起,成为了和娼妓一样的贱业,儒家口中的奇技淫巧,听听,这词,哪怕一个文盲也不会觉得这词是夸人的。

如果说宋代的工匠凭借手艺还能吃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工业就是杨广的下一步棋,蒸汽机、挖煤炼钢、这些都不着急,现在只要照搬秦朝的工匠制度体系,先解放一波生产力。

首先就是工匠实名制,儒家经典《礼记》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说的就是工匠实名制。

然后呢就是标准化生产,这个东周就已经有了,到了秦朝更是在法律上规定了奖惩措施,秦代制器,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以便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如果不刻写名字,就要被罚款。

最后就是质量监督和技术研发传授的措施,秦朝是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采用分工负责制度。工师为手工业作坊的负责人,集技术与管理于一身,还传授技艺,监督工匠操作、产品质量检验等。检查产品质量,要求“必功致为上。”

单说制度的严密周全可以说放在现代也不过时,地球上起码有一多半的国家做不到这个地步,唯一的缺点就是管理太过死板。

第十一章 擢升工匠 (第2/3页)

人口是最大的财富,杨广的认识当然没这么深刻,但这可是伟人的智慧结晶啊,必须牢记。

杨广准备将唐中期的两税法拿出来用用,以此将农民和土地的联系解开。以后不收人头税,只收田税,你有几亩地就交多少税,没地就不用交税,这是个好办法,但是并不能抑制兼并,只是增加了税收。没地不代表农民不要吃饭,你不收税他们依然吃不饱。你只有让他们活的下去,他们才会安分守己。

工业是吸纳人口的大户,一旦成规模发展,其人口容量远超农业。杨广对于工业的认识是很深刻的,毕竟是人类的伟力。

但认识再深刻那都是来自历史课本,他自己最多说出几个名词讲一讲原理,动手能力是丝毫没有的。但他是皇帝,本来也不必动手,动动嘴就有一大堆人抢着为他办事,无非是重赏吗。研究表明古代人的智商和现代人没有明显差异,重赏之下勇夫那是大大滴。

阅读朕,隋炀帝,不服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