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崇祯

〖史上最强崇祯〗

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举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生员选择地点“入学”后,即受朝廷指派的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等人管教。

生员又分为三种,说白了,成绩最好的是廪生,名额有限,但由朝廷发给粮食资助,其次是增生,名额依然有限,资助较少,新“入学”的则称为附生,没有资助。

每年各处由学政负责考试,按成绩等第依次升降,严格来说,其实院试根本算不得正式的科举,顶多算是个入门考试。

正式的科举考试只分三级: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第一,称为“解元”,会试第一,称为“会元”,殿试第一则为状元。

连中三元者极其少见,但并非没有,后世的崇祯皇帝特意查过,千百年的历史,据说只有十七个人得到过“连中三元”这份殊荣。

唐代三人,宋代比较多有六个,占比快一半,金、元最菜各自只有一人,有明一朝,至今不过也才出了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简单来说,大明朝对延续千年的科举进行了明确规定,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考试内容千篇一律,基本是所谓的儒家经义,规定以“四书”文句为题,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还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为了取得参加会试的资格,全天下的读书人首先要在各地参加院试,时人又称之为“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童生,录取“入学”后便为生员,又称为生,俗称秀才。

到了秀才这一步,往少了说是已经拥有了读书人最基本的“特权”,往大了说,这就他们殷殷期盼“功名利禄”的起点。

当然,朝廷为了能让这些读书人得到良好的培养,一直都是下足了本金,仅官办最著名的就有府学、州学和县学可以让他们进入学习。

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举 (第2/3页)

加会试的举人和监生们都会千里迢迢的赶来京师,为的正是一展平生所学,成就功名。

说起来,这也是三年之内商贩们最喜欢的九天。

前来参加会试的读书人会在这九天内暂时居住在京师,也会购买大量的日用品和衣物,继而带动整个京畿一带的商贸发展。

这科举制度延续了这么多年,条条框框当真是不少。

阅读史上最强崇祯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