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爆兵

〖三国之大爆兵〗

第75章 士徽拜师佳人归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知道单纯学习儒家学说,对后续的执政没什么好处,于是再进行第二次实习教育。最后根据各自的才能进行分配。也正因为划定了考核范围,学子们才不会被逼着把各家学说都给学习一遍,学习压力也减少不少。

毕竟谁都知道,这年头识字率本来已经很低,寒门士子几乎接触不到各家学说,更别说要深入学习各家学说。就算是那些中小世家,都不能保证,他们能够收集到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儒学的了解,仅仅是入仕的敲门砖。而入仕之后,你能学会多少治政的手段,你又擅长那方面的能力,将决定你未来的走向。不过基本上,只要你不是个书呆子,在朝廷担任一年郎官,下放到地方担任县令县长,甚至是县丞,总能很快上手。

说到这里,徽哥儿可听明白了?”程秉看向士徽,缓缓问道。

“士徽明白!”士徽抱拳,深深行了一礼。

所谓的儒学就是公务员考试的考试资料,通过考核就允许做官,说穿了无非如此。仔细想想,其实后世进入科举时代,考试内容也都是四书五经,其实差不多都是儒家经典。

硬要说为什么,只能说各家学派理念,一则太专业,很难触类旁通;二则便是不为君王所喜。反之儒学涵盖范围广,难得是政治性很强。通过考核,就大汉而言是担任郎官,而后世则是进入翰林院担任编撰,实则都是一样的意思。

第75章 士徽拜师佳人归 (第1/3页)

“徽哥儿,大汉如何选拔人才?”程秉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向士徽发问。

“由地方县令考察,选拔‘孝廉’进行推举,每年两人。或朝廷主动征辟乡间名士,直接入朝为官。”士徽对这个还是有些概念的。

“所谓名士,大多都是经学大师;而所谓孝廉,并非孝顺廉洁,而是有德君子。坊间评价固然重要,本人对儒学多么理解,也是考察范围。儒学本来已经包含做人的道理和治政的理念,若通过考察,举为孝廉,基本已经具备一定治政的概念。

根据大汉的选材规矩,选为孝廉者,则如朝为郎官,其实便是各官员助手。跟在其身边,正是接触和学习治政的手段。然后根据天赋和才能的不同,酌情分配到各衙或各地。

阅读三国之大爆兵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