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首座

〖大唐首座〗

一百六十二章 长安粮荒的唯一答案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柳轻候头昏脑涨的梳理资料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做数学题,最终的结论是长安及关中的粮食消费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关中地区可以供给的数量,这要是粮食不短缺和紧张就活见鬼了。

此时再算关中地区能向长安提供的粮食数量,没有灾荒的话是二百三十几万石,其缺口之大多达一百多万石。

眼睛都瞅瞎了得出的最终结论是除非永久迁都洛阳,否则要想解决长安和关中的粮荒,唯有扩大漕运运量一条道。

经过反复计算论证的结论让柳轻候长出了一口气,这几天的辛苦没白花,对于此次制举之策论考试他已是胸有成竹。

只不过这养猪的代价极高,王宅每院配置四百多宫人,百孙院每院宫人也不少于三四十人,为了维持这个庞大的皇室消耗,内宫宫人的数量暴增至四万四千余,甚至不得不在禁中专为设立一个仓库——维城库来满足需要。

柳轻候看着维城库的资料最大的感慨就是卫计委最应该也穿过来,给李三和皇室搞严格的计划生育,要不然这么拼命生下去,猪太多了百姓真特么受不了,供养不起啊。

接着梳理出的第三个主要因素是军粮需求量的加大。开元之前军制实行的还是府兵制,府兵上番时自备资粮。后来因府兵制的基础崩溃,张说建议行募兵制,由此,南北衙12万禁军及其马匹的用粮也全由官府供应,数量之巨对于柳轻候而言可谓是骇人听闻。

最后一条则是长安及关中人口的增长。包括长安城内及郊区县的京兆府在册人口数,贞观十三年时是户207650,口923320。但到了当下,户数已经是362921,人口1960188,户口增加了十五万五千多,人口数增加了一百零三万三千多。再放大到囊括关中的京畿道,户口增加的数字是大约22万,人口增加了260万。

260万人,就这还没算那些不在官府户籍内的黑户黑口。

一百六十二章 长安粮荒的唯一答案 (第3/3页)

点上柳轻候就花费了好几天的时间,最终大致算出了一个属于他的能减少的诸司色役数,十二万五百人,整整十二万五百人哪,这一年要吃多少粮食?

却不知饱受缺粮之苦的长安各官衙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管他们想没想过,这都将是柳轻候策论中很重要的一个发力点。

官僚队伍及上番服役人数增加之外,柳轻候找到的第二个原因是王室贵族的消费量增加也大的吓人。这其中的始作俑者就是李三郎,他是靠宫变上位的,又经过太平试图发动宫变之事,所以对皇室忌惮极深。

为了安定皇位,李三儿不允许诸王干预政治,在生活上给他们优厚的待遇使他们能够尽情的玩乐挥霍。李三儿自己又超能生,可谓是多子多孙,他对这些个子孙采取的是不让出阁的办法,建立十王宅、百孙院集中养猪。

阅读大唐首座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