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首座

〖大唐首座〗

二百四十一章 柳策与无花社(二合一)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那被人当众驳了的高大士子果然没让他失望,冷笑一声道:“柳无花的状元可是至尊钦点,吴兄你的意思是说今科至尊首开先例就点了个名不符实?”

这一炮打的狠,那冷哼的吴姓士子立时哑火,尽管脸憋的通红却呐呐不能言。

柳轻侯在心中一击节,爽!茶汤饮子也不喝了,兴致勃勃的就听那冷笑高大士子继续道:“吴兄常以文笔纵横自诩,宁不知文有诸体之分耶?文体不同,行文要求也自不同,朝廷要的是策论之才,尔却骈四骊六,纵然文章再是花团锦绣,则于国何益?吴兄不申文体之辨却在此大言炎炎,宁不悲夫?”

柳轻侯心中再一击节,说得好,正中七寸!

将那吴姓冷哼士子驳倒后,高大冷笑士子更是大声疾呼力倡大家学柳策,非如此,明年科举无望。

酒菜依旧没能堵住这些因为年轻而热情过分的士子们,边吃边议论间,终究还是有不喜欢柳无花策论的士子们受不了聒噪。但鉴于前面吴生之前车,这回不再提策论的事情,话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是众言纷纷开始讨论柳策该如何学,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柳策之精义不在文字华美,而在于对现实问题的关注,要想得其精髓必须多留意朝廷大政及地方民生疾苦。

总之,再像以前只是埋首书房书案,偶尔出来参加参加文会诗会的那种读书备考肯定是不行了。

讨论至此,刚才言说有堂兄在国子监的士子更直言这已是西京长安士林开始流行的风尚,眼瞅着还有不到八个月就是明年的科考之期,诸位同窗实已无犹豫狐疑的时间,否则就是自毁前程。

说着说着,这帮子越来越兴奋的居然就在这里号召结社。这节奏跳跃之大简直让柳轻侯都有些瞠目结舌。

他知道古代读书人结社之风源远流长,譬如东晋之“白莲社”、宋之“江西诗社”、元之“壶山文社”,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还搞过“九老社”呢,但问题是人家那结社都是跟诗、文有关,这里号召的却是柳策社。

我什么时候成“柳无花”了,这称呼真是脑回路够清奇。柳轻侯正听的有滋有味时,稍远处一个刚进来不久的士子冷哼声道:“此乃逆流是也,柳无花前后两年的科试策论某是细细拜读过的,观其策论不仅通篇质木无文,更冰冷而不见丝毫情韵,读来如同嚼蜡。”

此言一出,应和者甚众。那士子见支持他的人多,愈发说的兴起,“以如此之文而高中状元,吾观国朝科举定制以来,柳无花堪为最名不符实者。设使此文为士子法,吾恐我大唐文采风流就此丧尽矣,宁不悲夫?”

柳轻侯在一边听的直冒火,策论,拜托,这是策论哪!既不是抒情散文也不是小品文,要什么文采风流,艺术情韵?策论题目提出问题,你的回答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就结了吗?真是拎不清!

这等士子混混士林、诗坛是好的,真要做了官,其治下百姓可就堪忧!

尽自心中冒火,他却是不便站出来的。遂就将殷切的目光投向了那身材高大的士子,哥们儿,怼他,狠狠怼。

社聚时不论诗、不论文,只论策论,号召中的柳策社以策论为宗纲,以柳无花两次科考中的策论为范文……热火朝天的议论中,这个还在号召中的柳策社甚至连名字都出来了,奇葩的居然叫“无花社”

“花”“华”通假,花者华也,取名无花正是要秉持柳无花策论范式之精义,即:不尚浮华,关注实务;不求文采风流,惟愿于国有益。

年轻士子们的热情把屋里弄的闹哄哄的,柳轻侯却在这时走了神儿。这不对啊,这……虽然说法不一样,但不就是中唐元白诗派“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嘛,怎么……

元白诗派的这个主张曾经号召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新乐府运动,极为深远的影响到了中国古典诗歌史的发展。影响这么大,且是要在几十年后才出现的文学运动现在提前萌芽了,这可怎么整?

他正自走神的时候,仆婢们流水般的端着托盘开始上酒上菜,寿宴开始了。

二百四十一章 柳策与无花社(二合一) (第2/3页)

不找他寒暄他就守着角落自得松闲。

高谈阔论的士子们先是在说诗文,但渐渐的话题就转到策论上了。其中一个身材高大的士子正侃侃而言,“自今科放榜至今,诸位同窗还看不出来嘛。以前朝廷取士重诗赋之风怕是要改改了,策论将愈加重要已是大势所趋”

“正伦兄所言极是,吾家一堂兄就在长安国子监。据他家信中所言即便是在国子监,学生们也是人手一份柳无花的策论在细细琢磨”

“何止是国子监哪,早在今年三月,长安户部就已将柳无花的策论雕版印制后下发到各州县户曹,并明令要求地方上报户部的公文俱得学他的章法和那个劳什子图表。别说我们这些白身,就是那些已经出仕的还不得学?”

阅读大唐首座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