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以上

〖长歌以上〗

第一章 景舜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官湄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明晃晃的窗纸,轻叹了一口气:“怎能不想,但如今除了想还很担心啊……”

“长姐放心,”上官涵点头道,“大周是我们最骄傲的国家,父皇也是我们最敬重的明君。现在虽然还没复朝,但每日的奏疏也已经送进建德殿了,不会有什么大事的。”

上官湄叹了口气,但愿如此吧。

“长姐在看《淮南子》?”上官涵目光又落在案上,试着分散她的注意力。

“‘静漠恬澹,所以养性;和愉虚无,所以养德’,”上官湄随意笑道,“黄老之学,闲时读来静静心罢了。”

“你有兴致?”上官湄笑道。

“兴致随时都可以有,我想就用‘秋’为主题,长姐以为如何?”

上官湄转过身盯着上官涵,目光敏锐,“如今春日将至,涵儿怎么想到这般凄凉的字眼了?”

“虽是万物复苏,但长姐心里可有一丝暖意?”上官涵收起了之前的神采飞扬,轻轻拉住她的手,一脸担忧,“母后薨逝,弟弟与长姐一样伤心,长姐这几个月来话少了许多。若你一直把所有情绪都压在心里,反而对身体有损,让母后如何安心?不如今日弟弟陪你把心中之痛落在纸上,都写出来就好了。长姐意下如何?”

“我就知道你小子意在沛公。也罢,”上官湄拍拍上官涵的肩膀,“母后一去我也许久不碰诗文,今日你我姐弟便切磋切磋,随意发挥,看看

“虽是写世间奇诡之事,但义著文富,也算得上微言大义吧。”上官涵的眼睛笑成了月牙,“《淮南子》里我最喜欢那句:夫矢之所以射远贯牢者,弩力也;其所以中的剖微者,正心也;赏善罚暴者,政令也;其所以能行者,精诚也。”

“‘弩虽强不能独中,令虽明不能独行’,于治国之道的确有所启发。”上官湄点头同意。

“想当年秦灭六国,是多么辉煌不可一世,可为君者却不知上进,滥施暴政,导致群雄起义。”上官涵笑道,“可见古人早已给了教训,秦朝末世朋党横行,废公趋私,奸人与贤者彻底倒置,岂有不亡的道理?”

“天地之道,盛极而衰。”上官湄转头问道,“若是你,你会如何扭转颓势呢?”

“法度不适宜自然要改,朝臣不清明自然要换,若固守旧制就能安享千年哪还有那么多前朝旧代呢?”上官涵随意地耸耸肩。

“长姐!”

上官湄正聚精会神地看书,被上官涵吓了一跳,她放下书有些无奈地回头道:“涵儿你都多大了,怎么还和你妹妹一样没大没小的?”

“姐姐这么刻苦,涵儿怕你看伤了眼睛嘛。”上官涵挑了挑眉毛答道。

“哪就那么娇贵,几篇文章而已。”上官湄整理了一下上官涵的衣襟,“你的功课可都背好了?”

“那当然,大公主的弟弟什么时候偷懒过!”上官涵拍拍胸脯,“对了姐姐,我看你最近心情不是特别好,又在想母后了?”

“改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上官湄拿着书卷的手突然停住。

“贤者以枉求直嘛,伊尹为了激浊扬清还五次去见夏桀和商汤呢。为了光明坦途,实现大业,走一段幽暗的路又算得了什么?”上官涵调皮地眨眨眼,“秦灭楚,楚复灭秦。以史为镜,这轮回是不是也蛮有趣的?”

上官湄紧锁眉头陷入了沉默,上官涵的话总让她心中没来由地不安。轮回么?可就算秦最终败在楚人手中,此“楚”已非彼“楚”,最终同样灰飞烟灭,就算自立又有什么用呢?给后人留下一些谈资么?

书房里虽然烧着火盆,但初春的天气还是有些冷,上官湄打了个寒战,下意识握了握双手。

“长姐,不说这个了。”上官涵走到她身后,“不如我们来联诗吧?好久没有拜读你的诗了。”

第一章 景舜 (第2/3页)

奉左右,育有皇长子上官涵,为人谦和,持心公正,众妃对她代行皇后权力也无异议。上官敬尧在行完祭礼回宫后咯血不止,便将景舜皇后的皇长女上官湄和皇次子上官济都交给宛贵妃抚养。宛贵妃整日忙于后宫事务,加之要照顾三个年幼的孩子,也渐渐没有时间见到上官敬尧了。

也许皇宫就是这样,留不住任何一个人,一件事。冬日将尽,景舜皇后薨逝的悲恸也逐渐消散,只有上官敬尧还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整日郁郁寡欢,不肯复朝,也不肯见人。

一时风雪,一时云烟,平静的外表下总有许多暗潮在不安地涌动。

这日,上官湄和上官涵照例在书房诵读功课,上官济由于感染风寒歇在了颐华殿。光线很好,姐弟两人沉浸在书卷中,整个书房里也弥漫着和睦的气息。时辰到了之后,上官涵开始收拾东西,却发现上官湄仍在背诵不愿离去,便蹑手蹑脚走到她身后,轻拍了一下上官湄的肩膀。

阅读长歌以上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