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总裁

〖大明总裁〗

第十六章 大公报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王承恩喝一口茶,见李岩听得上心,继续道:

“其二对于追赃助饷,捐的占了追赃助饷的六成。为什么要占六成?报纸上不妨给读者算算账,看看这些权贵所得是否正当,比如说王之心,十五万两银子有多少是正当所得。就算他每月收入30两银子,加上赏赐每月所得就算50两银子,一年也不过600两,不吃不喝100年也不过积攒六万两,这样一算,他的巨额财产是不是来历不明!收缴他九万两还算轻的!这个账一算,对于追赃助饷的抵触又会弱几分,谣言和传单也会日渐销声匿迹。”

李岩听王承恩说来,愈听愈觉有理,是个好主意,赞道:

“王公公所言不错。好主意!”

王承恩心中得意,心想后世的报纸你还没有见识过呢!想想三流小报的“八卦精神”,什么逸闻趣事,明星八卦,一忽儿艳照门,一忽儿吸毒门,连黑哨门都要往后靠。明末这些贴传单大字报的,见了后世的狗仔队,一定会羞愧莫名!没错,以“八卦”对谣言,必定稳操胜券。

“李大人,在下以为,对于坊间谣言,还有一招,就是在报纸上开辟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别的法子!那就发行一份报纸吧。嗯,不能是邸报那样的公务抄报,可以把后世的晨报晚报都市报之类的报纸发一份。反正内府七千工匠,有二百人就是干文房四宝和抄书的,还有一众书生也无事可干,李自成又追了大把银子,不会在乎花几个钱搞一份报纸。心想这报纸主编可不好找,李岩?还是别人?自己反正不能走到台前,只能做幕后英雄。要是让太监主管新闻,唔,这个将来倒是可以。

主意打定,于是跟李岩说:

“李大人,谣言和传单的事情,在下倒是有个计较,也许可以化解这场风波。”

“王公公请指教!”

“李大人,谣言和传单,依在下看光是采取禁的办法恐怕难以凑效,杀人也不解决问题。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啊。在下想起有一个办法,就是借鉴夷人的‘报纸’。夷人的‘报纸’与我大明的邸报多有不同,大明的邸报仅仅是官方时政记录,夷人的报纸则既有官方时事,也有民间的舆情,还有小说、诗歌,甚至坊间议论争执,再如花间艳闻,市井趣事,只要能迎合大众口味,无不刊载。官方对于报纸,也不是任其发挥,官方设有一个新闻检查局专事审查报纸,因此报纸的舆论方向尽在掌握。依在下看,不如这样,大顺也可以创办一份报纸。利用这份报纸,其一转移视线,把大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抗清平辽’的方向上去,为什么要追赃助饷?为什么要发行‘平辽公债’?只须把鞑子历年来对我汉家的血债罗列一番,然后正告天下清兵南侵在即,这抗拒‘平辽公债’之事,便会渐渐平息。”

第十六章 大公报 (第2/3页)

,连王承恩都连带有些见识。心中烦闷之际,便想起找王承恩闲话一二。找崇祯有些不妥,找王承恩这个太监没什么心理负担,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王承恩看起来差不多四十了,赶起路来还是风风火火的,一听李岩有请,忙不迭地跑过来。

李岩把谣言之事与王承恩说了,其实也不指望王承恩有什么高招,只是想听他跟着说诸如“这事的确难办”之类的话儿,也好心理平衡一点。否则老是压在胸中,十分郁闷。

王承恩听了,心说我早就提醒你们这帮猪,别把事情做绝了。搜肠刮肚想出个“平辽公债”的主意,原本就是给一众受害者留点念想。偏偏刘宗敏这厮就要横着来,一通胡搞。再说你李自成在宫中先挑两个宫女对付一下,崇祯的宫女也还有那么几个出色的,做你李自成这土鳖的妃子绰绰有余,你等天下大定再大举选妃也不迟啊。

王承恩哪里不知谣言的厉害,后世那著名论断“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理”乃是至理名言。人心军心一乱,李自成想留在北京也势必呆不下去,到时候白白让清兵捡了便宜。心想这个时候没有电视,一不能电视讲话,二不能电视视频揭露真相。如之奈何!

阅读大明总裁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