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去当兵

〖回到明末去当兵〗

第137章 血战青子岭(一)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还不止这些,他从小被努尔哈赤收养在宫中,跟皇太极光着屁股一起长大,两人关系之好可见一斑,以至于济尔哈郎的父兄被处死之后,他仍然能受到重用。

济尔哈郎的战功非常显赫,大清朝能够与他比肩的开国功臣不多。他早年跟随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南征北战,征讨蒙古,打败过林丹汗,打败过明朝的名将满桂,宁锦之战俘虏洪承畴,他功不可没。

他用兵谨慎,能文能武,皇太极每次御驾亲征,都把京师留给他来镇守。吴三桂投降,多尔衮率清军入关,他也跟着来了,屡败李自成的大顺军,后来成了小顺治的辅政大臣之一。

由此可见,济尔哈郎,在皇太极时代的大清国,那是柱石级别的人物。

皇太极这一次派他和多铎来对付林毅,给了他俩6万人马,也算是下了大本钱,可见皇太极要铲除林毅的决心多么之大,从另一方面说,这也算给足了林毅面子。

和多铎分工之后,多铎从喜峰口进攻,济尔哈郎尔的三万人马负责攻打青子岭,打算让林毅首尾难顾。

多铎猛攻喜峰口的同时,济尔哈郎的人马也对青子岭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一连攻了五次,也没有拿下小小的青子岭,而且损失惨重,3万人马损失近半。

但是济尔哈郎跟多铎不同,没有多铎的嚣张,却比多铎了些智慧。

他冷静下来一看,仔细观察眼前这座关城,在山峰之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远了人家用大炮,用火枪,近了有弓箭,有石头,滚木,如果硬攻下去,别说他带了3万人马,就是再给他3万人马恐怕也攻不上去。

青子岭关城的规模没有喜峰口大,但是青子岭地势险要,这里是崇山峻岭,只要守住关城,鞑子们便不可能从这里飞过去,当初鞑子们选择了这一段,就是因为这里是险地,无人防守,他们毁坏城墙,主要是用炸药。

经过林毅加固城墙,修建关城,游击将军祖克勇带一千明军就驻守在这里,关城上摆了20门红衣大炮,还有火枪,弓箭,弹药充足,关城上的嘹望台,高耸入云,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但是,再坚固的关城,也有被攻破的可能,就看是什么人守什么人来攻了。

眼前进攻这座关城的清军总指挥就是赫赫有名的郑亲王济尔哈郎。

此人绝对属于爱新觉罗家族的一枝独秀,他是舒尔哈齐之子,舒尔哈齐跟努尔哈赤是一个娘肚子里爬出来的,也就是说济尔哈郎是努尔哈赤的亲侄子,是皇太极的堂兄弟。

这跟攻城还不一样,攻城只要能突破了明军的炮火防线,过了护城河,就能够竖着梯子往上爬,或者用撞城车撞开城门,人马就能杀进去。

但是这是长城,坐落在山上,那么厚的城墙,那么高的城墙,一般的攻城云梯根本够不着,而且是无从下手,只能从关城处往里攻,但是人家居高临下,把城门关得死死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济尔哈郎觉得从这里根本攻不上去,必须换一个地方。

狡猾的济尔哈郎,一边命人继续攻城,当然这是佯攻,喊的厉害,就是不往前冲,或者往前冲时,明军一还击,他们就退下来,以迷惑城上的明军,消磨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7章 血战青子岭(一) (第1/3页)

青子岭是长城的一处山岭,在密云以北,万里长城在岭上蜿蜒而过。

由于大明关外的宁锦防线驻有重兵,又有险城和火器,鞑子便绕道蒙古南下毁坏长城,屡屡进犯中原,袭扰大明的京畿之地,造成大批的人员伤亡和大量的财产损失。

特别是到了崇祯时代,崇德年间,清兵纵兵中原越来越勤,最为嚣张的一次是皇太极掳掠了十几万的汉人和牲畜财物,临走的时候对着躲在大明京城中不敢出战的明军将士和文武百官大喊,让他们不必相送了,气焰简直嚣张到了天上。

青子岭和喜峰口就是鞑子们在长城上的两个突破口,因此林毅奉命在这里驻兵之后,重点加固修建了喜峰口和青子岭两个关城。

阅读回到明末去当兵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