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AK闯大明

〖扛着AK闯大明〗

第498章 儒教误国(二合一大章)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建筑图纸、红砖窑、钢筋混凝土的一应事项都商议好后,刘鸿渐当即下令,军械所建筑队儿即日起,全面停工建造木质房屋,全力投入红砖混凝土房屋的建造。

刘鸿渐离开军械所时,顺带带走了玻璃工坊刚研制出的第一批十副老花镜,以及一大捆望远镜。

这玩意儿其实欧罗巴洲已经有了,只是大明……唉,说到底还是个理论基础的问题。

想到这儿刘鸿渐就犯愁,并非华夏人不够聪明、不够努力,千年的工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又贵又丑还不撑时候,谁会喜欢呢?

宋应星本来一听刘鸿渐要开发砖瓦房说什么也不乐意,军械所目前同时研制的项目太多了,青砖房又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他哪里有空张罗。

但刘鸿渐不依,他的理由很充分,因为他要建的是楼房,用青砖建的楼房。

青砖房本就少,建成楼的更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便是房梁承重问题。

刘鸿渐的解决方案便是混凝土,至于青砖?青砖确实丑,韧性也不咋地。

刘鸿渐的想法是一楼作为待客之用,二楼则是军械所各掌班的办公室,三楼则是刘鸿渐的指挥中心兼住所。

本来按照刘鸿渐的意思,要建便建至少五层,毕竟三层的楼那能叫楼吗?跟后世动不动二三十层的住宅相比,不过是个矮大紧而已。

对于这个提议,宋应星说什么也没同意,他可不想拿匠人们的生命开玩笑。

毕竟是第一次用砖盖这么高,刘鸿渐面上虽笃定但也没有坚持,其实他自己心里也直打鼓。

万一盖到一半,塌了怎么办?

只是刘鸿渐压根就没想过用青砖,开玩笑,他可是带着黑科技来的,红砖都弄不出来,还玩个毛线的穿越。

来之前他便研究明白了,青砖和红砖的制作工艺其实并未差多少,无非是砖窑的构造不同,一个水冷、一个风冷而已。

烧砖用的黏土中含有铁,风冷的红砖使其完全氧化生成三氧化二铁呈红色,而水冷的青砖使黏土中的铁不能完全氧化则呈青色。

二者砖窑的结构也大有不同,经完全氧化的红砖不仅美观而且比青砖更坚韧。

只是这层窗户纸没人去捅破,外加上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撑,红砖一直到民国时期才被研制推广,也算是华夏的损失。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是造价问题,大明造青砖可没有后世的机器,全是匠人手工打制。

从选黏土到打制晾干、烧制,费时费力不说,误差也是大问题,而且此时烧砖技术不成熟,只能烧制质量差的青砖。

饶是如此,一块青砖的价格都要好几文钱,莫说是普通百姓,就是朝廷也用不起。

其二是粘合材料不行,石灰虽然已经广泛使用,但粘合度还是差了些,日晒雨淋之下用不了几年便会出现断裂漏水的情况。

其三是风俗问题,木质结构深入人心,古朴、典雅、温馨,反观砖制房子因为没有好的涂料盖起来丑得要死,看起来也是冷冷冰冰的。

刘鸿渐给宋应星的红砖窑图纸,是经过后世人上百年的总结改良的,不仅一次烧制的砖比固有的砖窑多了两倍,质量还提升了不少。

刘鸿渐还记得将红砖窑的设计图纸交给宋应星时,宋应星那副惊诧的表情。

红砖有了,剩下便是楼层称重问题,宋应星看来难上加难的问题,在刘鸿渐这里简直就不是问题。

“承重就用混凝土,只是混凝土中还需加一样东西。”刘鸿渐十分笃定,没有钢筋的混凝土是没有灵魂的。

第一栋钢筋混凝土红砖房设计为了三层,位置就定在军械所正中的一大块空地。

第498章 儒教误国(二合一大章) (第2/3页)

好几觉了。

“大人,这图纸虽说是按照大明现有的筑房比例计算,但大明房落皆以房梁为重中之重,上好松柏等坚木为梁尚且勉强,这混凝土真的能承受得住吗?”

宋应星又检查了一遍把图纸交给刘鸿渐,皱着眉说道。

也不怪宋应星疑惑,大明虽然早已有青砖,但绝大部分房落包括皇宫内殿仍旧是用木质结构建造。

阅读扛着AK闯大明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