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就有点多

〖我的成就有点多〗

第386章 新一轮赛事安排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孟凡的“特训方式”其实特别简单粗暴,那就是挨个摔,按照他的说法那就是没被摔惨过学不会摔人——好吧,这句话脱胎于杨峰最早和他说的那句没被摔过学不会摔人——这句话听上去是老生常谈,但和真理距离不远。

当然了,关键当然还是得看是谁摔的以及怎么摔和怎么个惨法。

是谁摔就不用说了,孟凡摔他们或者说教他们,他们是一百个服气的,这人一服气,心性定了,学起来自然认真。

怎么摔也简单,孟凡每次开摔之前就告诉了他们自己接下来怎么怎么摔他们,以及告诉了他们如何应对的各种最精准的方式——孟凡认为的,也是在反复总结,随时可能就有更精准的——摔完之后再告诉他们刚才哪里做的不到位。

反复摔,反复感受,反复总结,以及孟凡在摔别人的时候他们反复看,等“一节课”结束后,他们再自行反复拿队员练手,教练员和技术顾问在边上指导,当然了,他们自己也在总结孟凡提出的一些方法方式,对应过他们以往的经验,确确实实是有很多东西需要他们再进一步沉下心来去研究的,孟凡的摔法里面有很多可取和可怕之处。

光是这前三天下来,总结出来的技战术已经够让他们吃惊的了,其中很大部分肯定是原来就有的,但孟凡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反思,另外还有一些是国家队不曾掌握的,也有些是国外摔柔强国有点,也有些甚至是他们没有听过的。

当然了,孟凡的擒技和摔技+10那肯定不是最顶级的,不可能说就真的包罗万象,但孟凡本身的擒技和摔技一直都在进步,也就是初始属性一直在增加,现如今增加到了什么样的数值真的不好说。如此再一推这+10,加上摔过那么多人,孟凡本身想象力又可怕,还不是从小学摔柔出身没有被固有的技战术束缚,所以沉心下来总结和创新起来,能量是很可观的。

对与孟凡自己来说,好处也是很明显的,他本来就缺陪练,有这些队员陪练也能让他对规则和打法更加熟悉,至于教学们,对他来说就是自我总结和创新的过程,最多也就费些口舌。

孟凡在整个对练/教学过程之中,都是将摔柔插在一起的,也就是刚指导完一个摔跤运动员紧接着换上来的柔道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省队没派教练员过来,占院长倒是来了。

摔柔两队,都是以中级别为主,只有一位摔跤队员是大级别的,也就是上次在帝都集训时遇到过的那个“陪练”,摔跤男队重点培养的年轻运动员,100kg级别,过新年刚18岁,名叫张小龙,目前就已经95kg了,以后成长到100公斤以上的可能性非常大。

这位张小龙,孟凡之前在集训的时候就特别注意过,确确实实是一个很好的苗子,天赋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力量大,悟性高,技术虽然不是精通但很全面,从他这个年纪来说,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弱点,最让人欣喜的是这孩子沉得住气,年纪小却有大将之风。

目前的话,打青少年赛事国内无敌手,参加过多个国际大赛也有非常好的成绩,这是华夏摔跤队未来的希望!

另外,摔柔两队的成员都是年轻队员和丰富经验队员各半,不过都没有名将级的运动员过来。一是因为暂时还不知道这样的训练有没有效果,不可能“孤注一掷”;二是名将都有自己专门训练的一套,而且肩负比赛重任,不可能轻易打乱训练计划和比赛行程。

第386章 新一轮赛事安排 (第2/3页)

这次换成吴极来锁孟凡。

......

次日下午过来陪孟凡训练的,其实也就是过来接受孟凡特训的,总共有十六人,国家摔跤队6人,国家柔道队7人,还有3人则是省队的摔柔运动员——虽说占院长要求的是摔柔各两人但最后来的是摔跤1人柔道2人,倒不是占院长这个时候谦虚起来了,而是实在挑不出像样的苗子,随便塞一个过来肯定是跟不上进度的。

除了这16个运动员外,还有摔柔两队各一个教练员和技术顾问。

阅读我的成就有点多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