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书名〗

序章 故事开始前的故事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他盯着眼前的和氏璧,这件宝物似乎也盯着自己,它像是有生命一般。这时,他心里忽然有了一个可怕的想法:几百年来,无数人想利用这件宝物,达成自己各种各样的目的;但是,这件宝物是不是也在利用觊觎它的人们,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呢?如此说来,自己岂不是也是其中之一?他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方今天下,他谁都不怕,居然被一个死物吓出一身冷汗。

“大人”手下向他禀告“灾荒导致的流民全部按照大人的部署安置好了。”

看的出来,手下对自己有着无比的信任,因为这些流民之前在所有人看来都是极难处理的,但却被他三五下的解决。

他点点头道:“好,过一阵子就开始准备那个计划吧。”

手下心中微微一惊,那个几如无稽之谈的计划即使是这位大人也绝无可能实现。他开口道:“您要是真的那样做的话,那些地方豪强是不会支持您的,况且,朝中有许多大臣,他们自己本身就拥有很多土地,他们绝对不会赞成您的做法。”

将画的事情安排好了,将军长长地舒了口气,仿佛是心里最后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其实……他也不知道这幅画是干什么的,只是这是父亲临终前交代给他的最后一件事情,父亲只是说,画上是他以前的一位朋友。

想起父亲,他不禁思绪万千。虽然他并非自己的身生父亲,但是他一直对自己视如己出,寄予厚望。父亲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在世的时候官居丞相。想起父亲走了以后,陛下渐渐被小人迷惑,国力颓废,以至于有了今天的局面。而自己……却无能为力。他的记忆回到了父亲临终的那天,那时自己只有八岁……

他被人带着穿过重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是将军自己清楚,并不是自己身负绝世之才,只是,这个国家还堪一用的人真的不多了。将军现在正率领着大军守卫着关口——蜀中门户“绵竹关”。一旦这个关口失陷,那整个国家都将沦陷。他望向敌军在关外的旌旗——一眼望不到边缘。将军心里清楚,再指望那个天水人来搭救自己已经不可能了,虽然自己有些讨厌他。但不可否认,他终究还是个人才。

他叫来自己的一名心腹,吩咐道:“有一样重要的东西要交托给你,你听好了。”

“谨遵将军指令。”那名心腹面上微微出汗,因为在他的印象里,将军是一个和善温柔的长官,很少用这么严肃的口吻与部下说话。他在知道事关重大的同时,隐隐又有一些不祥的预感。

将军掏出一副画,继续道:“往后这战,无论是胜是败,无论我们是灭国还是一统天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你一定要将这幅画保存好,世代相传,终有一天,这幅画的主人会回来取,你是否明白?”

手下不免有些好奇,大战前夕,将军叫自己前来委托的重要任务竟然是保全一副画,他不禁带着疑惑,朝那幅画看去。只见素雅的房间里端坐着一名男子,黑衣黑剑,气度不凡。然而令人称奇的是,在画面的左上角,那个男子身后的墙上,挂着一幅画——就是这幅画本身!画上也是一个黑衣黑剑的男子,画面的左上角还是挂着一幅同样的画。这名心腹有些头晕“画中画中画……”这画有着一种说不出的诡异,单凭这一点,他也知道此事绝不简单。他不敢多问,慎重地接过那幅画,小心翼翼地收好,便起身告退。他知道,自己已经与接下来的大战没有关系了,他现在需要做的,仅仅是找到一个没有人知道的地方,隐姓埋名地活下去,并世世代代将这幅画妥善保管。他感谢将军给了他一个活下去的机会,同时,亦感谢他的信任,愿意把如此重要的责任交给自己。

他便对着这个圆牌缓缓跪了下去,哭得像个孩子。

他被称为周公再世是有道理的,因为他最终还是和周公出现在了同一句诗里——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故事开始前662年

威武的将军,他的盔甲被风尘留下太多痕迹,使得他饱读诗书的脸更加气质非凡。将军的年纪并不很大,看上去只有三十来岁,与他所统领的军队相比,他的履历显得微不足道。

老师微微点了点头,示意他起身:“近日旅途劳碌困顿,甚至无米可炊,你心中可有彷徨疑惑?”

学生暗暗惊讶,老师的学生成百上千,自己心中的这一点点疑惑老师都能发现,这让他不禁有些感动,当然,他并不知道,老师关注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不过,既然老师问了,他当然照实回答:“是,还望老师开示。”

“自你离开龙渊跟着我算起,已有十五年了罢,往日的手艺可曾丢了?”

虽然老师答非所问,但学生对这种“启发式”教学已经见怪不怪了,他答道:“不瞒老师,自目睹母亲跳进父亲的剑炉,学生本不欲再铸此凶器,但而今老师与众师兄弟流落江湖,多有强人心怀歹意,不得不傍刃防身,这才重操旧业。”

“嗯,不错,那你看看我这柄剑如何?”老师拔出随身佩剑,轻抚亮如秋水的剑身,然后递给学生。

“赞不赞成是一回事,有些事情,就算现在看来并不是正确的,但是时间迟早会证明它的价值。而且,有阻力就放弃,自我出生起还发生过这样的事。”他一字一句地提醒道“我是为了所有人,我问心无愧。”

他字句铿锵地说着,好似不是说给手下人听,而是说给自己听。因为他知道自己很快就会做那件注定会被所有人反对的事情。他也知道自己最后注定会失败,对于自己的命运,他早就一清二楚,但是他绝对不会向他所知道的命运低头,哪怕一丝一毫。

他回到家里,一间在京城里并不起眼的屋子,妻子端来热粥,他三口两口吃完,他确实是饿坏了,但当他想起这个国家还有很多人连这样一碗粥都喝不上,那么,再美味的燕窝鱼翅他都吃不下去。

他自己是苦孩子出生,历经艰险才有了今天的地位,他深深地明白穷人的疾苦。但是他现在真的好累,他觉得自己要坚持不下去了,对于已经确定了的命运,他真的不想再挣扎了。

每当这个时候,他就会像现在这样,走到床边。床底下放着一个装饰简朴,但是做工精致的盒子。他打开盒子,盒子里放着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他缓缓的拿起其中一个——那是一个金属的圆牌,金属圆牌上雕刻着一个老者的头像,这个老者眉目炯炯,气质非凡,下巴上有一颗痣。老者的背后似乎刻着一个放光的太阳,整个圆牌的顶部,用一些少了很多笔画的字写着“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舵手。”

但是,他自己知道,他所想要的,可不仅仅是一个“公”,他要的是眼前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叫做“玺”,它也是有来历的。

说是几百年前,有个楚国人叫卞和的,看见一只凤凰落在一块石头上。他便将这块石头献给当时的楚王,并说这是一块美玉,楚王命工匠来查看,发现只是一块石头。于是,王便命人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多年以后,楚王驾崩了,新的王即位,卞和依然去献那块石头,但是等待着他的是和上次同样的遭遇,唯一不同的是,他这次失去的是右脚。

许久,王座的位置上又换了个人,他听说了卞和的故事,就把他请进宫里,命玉匠剖开了石头,终于露出了里面的美玉。所以人们以卞和的名字命名这块玉——和氏璧。

又过了许多年,这块玉辗转来到了赵国。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这块玉,被一个叫蔺相如的人,以死相逼,最后作罢。

他不知道这块玉有什么魔力,但是他很清楚,只有自己这样像卞和和蔺相如一样执着的人才配拥有它,才配拥有决定天下命运的权力。

学生接过剑看了看,然后道:“鲁国大师的杰作自是好的,此剑轻薄通透,纵是三伏之日,剑身依然可保寒意透骨。”说完将剑入鞘,还给老师。

“与你师公欧冶子所铸的剑相比如何?”

学生道:“师公铸剑,剑成时必势吞风雷,杀气纵横,老师这样的温润君子自是不宜佩戴。”当然,这话其实也委婉的说明了老师的佩剑并不及他这位师公所铸的剑。

“你所言不错,这柄剑往昔随我出入庙堂,确也无人在意。”老师眉宇间尽是落寞。但他随即神色一转:“世人皆以为不能杀人便不是好剑,殊不知以曲论直常常谬以千里。剑乃死物,好坏都看使用的人,神剑若是落到恶人的手中便也沦为凶器。苦修持心之剑终是正途,善恶尚且不分又何谈有用无用?”

学生点头称是,他知道老师剑术高超,故而以剑为喻。但他不知道后世学人多从老师的言论和其悲惨的遭遇以为他是个软弱可欺之人,断然想不到他真正的为人却隐藏在这句话里——

他想起以前曾向一位诸侯游说老师的学说,对方又是看茶,又是赐座,甚是恭敬,听到他说到高潮的部分时还不住点头。他自己清楚,虽然对方知道自己说的都是正确的,对方也十分清楚老师的学说是正确的,但是,对方绝对不会用这个学说包括他们这群人来治理自己的国家的,因为正确并不代表有用。

是的,他自己第一次听到老师讲学的时候是觉得很向往,但是仔细一想就明白,真正践行起来是多么困难。而老师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不会不清楚这一点,可是为什么他还要坚持呢?曾经有一次,不,应该说有好几次,只要老师做出让步,修改一下自己的观点,那些人就会给他高官厚禄。但是年近六十的老师依然倔强的像头驴,说自己知道了所谓“天命”,知道有生之年很难看到自己的学说得到实行,不再求有个结果,只求问心无愧。

学生暗暗笑道,在别人看来,自己有着大好前程,如今却着了魔,被个老头子拐骗出来,吃这些苦头。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确实着了魔,因为现在对他来说,只要能跟着老师,他传授的那些东西虽然不能吃不能用,却对自己有着无比的吸引力。他宁愿放弃吃喝,来换取这些。

收回思绪,他来到一颗梧桐树下,树下的老师盘腿而坐,面色虽然疲惫困顿,但看到自己来了依然强打起了精神。

学生恭敬地向老师行礼,说起来很可笑,虽然大家穿的破破烂烂,但行礼的规矩却一点也不马虎。学生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衫,掸了掸身上的灰尘,对着老师缓缓跪下。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论语》

故事开始前924年

他已经位极人臣了,但是若是仔细看,他的衣服上依然有补丁打在不显眼的地方,当然,这些补丁是不能被同僚们轻易看见的。他的妻子和家人同样生活简朴,以至于难得外出。

他知道时机就快成熟了,年幼的皇帝是做不了主的,年老的太后也是无力阻止自己的。群臣里拥戴自己的都得到了重用,反对自己的也都领到了一份好差事——辞官回家。黄河连年洪灾,因此他已经几天没有吃肉了,虽然作为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他并不相信食素真的能够感动上天,但他至少相信,食素可以感动臣下,让他们相信他是一个好人。

关于收买人心的工作,他做了不少,人们都说他谦恭有礼,礼贤下士,自己的执政能力又强,生活却极其简朴,所以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周公再世,国之栋梁,之前被封为“安汉公”就是最好的证明。

序章 故事开始前的故事 (第2/3页)

虽然饥饿困苦但是他们的眼神中有着一道特殊的光芒——信仰的光芒,与周围人眼神里的迷茫与麻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群人中有一个人,他的年纪并不很大,身上衣着虽然破旧,但却能看出制作非常精细,可见曾经也是一位富有的公子,只是不知何故沦落至此。不一会,天色渐晚,流民队伍慢慢停息下来,就算饥饿寒冷,但人也总是要休息的,虽然很多人此刻睡去,就再也不会醒来。

这时一个人对那公子说:“老师请你过去一下。”

落魄的贵族不禁开始回忆之前的经历,他抛弃了地位,和家人决裂,丢下了祖传的手艺,就是为了跟着这位“老师”走。老师教会了他许多事情,除了一件——让自己活下去的手段。这并不是老师有所保留,也非学生学艺不精,只是因为这位博学的老师什么的会,这件事情却偏偏一无所知。否则,他和他的学生们也不会沦落至此。

阅读书名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