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林谜案

〖小树林谜案〗

第十三章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我喜欢这里。”

“乡下有什么好的,真搞不懂你。你好歹也是个读书人,怎么说也要有个体面的工作才是。那么多没读过书的人都出去了,你也应该试试。”

“我觉得这里挺好的。”

虽然刘晓哲已经隐隐感觉到小镇已经不如过去那般纯粹,可是他依旧坚持当初的信念,对小乡镇还抱有一丝希望。对刘晓哲而言,只有这个熟悉的地方才能给他带来安全感。若是换个陌生的地方,他觉得自己会像一个惧怕黑暗的儿童,在惶恐中度日。

刘晓哲回忆起了多年前去往省城求学的经历。那是他第一次远离故乡,心中有太多的不舍。甚至在开学前几天,他还有一度过放弃上大学的念头,只想继续待在小镇生活。他那时一直在思考一个幼稚的问题:为什么一个人长大了就必须离开自己的亲人,去远方学习生活、面对前途未卜的未来。

“你真是个怪人。”母亲嘟囔了一句。

刘晓哲能够理解母亲所说的怪人是什么意思。在母亲看来,年轻人就应该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然后成家立业。他并不否认这样的生活,却也不认为自己的生活有问题。

饭后,刘晓哲去了堂屋门口,坐在一条竹椅上休息。那张竹椅是父亲做的,差不多有二十年了。原本翠绿的竹竿已经变成了暗黄色,上面布满了黑色的斑点,坐上去还会发出“吱吱”的声响。每次抚摸那张竹椅,感受它那光滑的触感,刘晓哲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父亲那张和善的面孔。

父亲一直都是那般温柔,平易近人,从未对自己发过脾气,对外人也从不摆脸色。村里人都称赞他是个老实本分的人,总是为他人着想。每次听到他人的赞美,父亲总像个孩子一样不好意思。私下里,父亲常常告诉刘晓哲,做人一定要踏踏实实,切忌高傲浮夸。日后刘晓哲常常在想,即便没有父亲的说教,自己同样会恪守本分。这难道就是人们常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吗?刘晓哲深以为然。

秋高气爽的夜里,天空中的星星格外多。吹着秋日里的习习凉风,刘晓哲觉得很惬意。

“真的打算在这里待下去吗?”母亲忽然问道。

“嗯。”刘晓哲微微点头。

“一点也没有想过出去吗?”

“没有。”

“你怎么就一根筋呢?”

屋前的水泥路是几年前修建的,一直延伸到镇上。路边有几盏太阳能路灯,是几个月前镇上的官员为响应上级

节能减排的号召建立起来的。那光亮非常微弱,不过总比过去漆黑一片好得多。马路上每天都有车辆来来往往。有小客车、轿车、大卡车——几乎各种车型都有,但以小轿车居多。刘晓哲明白其中的缘由——现在农村人在城里致富了,回乡的时候总得有个东西来证明自己。春节的那些日子里,马路上总是车满为患,鸣笛声格外刺耳,堵车也是家常便饭。农村人反感这些现代的机器,却又在某种程度上爱不释手。

第十三章 (第3/3页)

夜里,在散步回校的途中,刘晓哲遇到一个中年男子搭讪。他穿着倒也正派,看上去像个正经人。他自我介绍说是某某公司的人力主管,最近公司正在招人,要求比较高,所以在大学附近踩点,物色合适的人选。刘晓哲当时并未有反感,轻易地相信了他的话。不过,考虑到自己刚进大学,不适合工作,所以直接拒绝了。然而,那男子穷追不舍,说可以试试,当做实习也好。就在他死缠烂打的时候,两个便衣警察出现了,很快将他拷住,随即送上附近的一辆警车。

“他是传销组织的,我们跟了他很久了。以后要当心,现在社会上什么人都有,要学会分辨,被骗进去就麻烦了。”其中一个警察对刘晓哲说道。

刘晓哲一脸茫然地点点头,不知该如何回答。他当时并不知道什么是传销组织,不过见警察逮捕他们,他便理解为他们是一伙坏人。

那件事在刘晓哲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日后的决定。他觉得城市虽然靓丽,却也是因为这样的一种特质才使得人际交往非常复杂。大学期间,刘晓哲不断在课堂上听到教授用城市发生的真实案件作为讲解案例,继而用它来讨论犯罪学或者刑侦学方面的知识和理论。那样的案件听得多了,他在潜意识中形成了一种定势思维,觉得城市是罪恶的源头,还是农村的淳朴适合自己。

阅读小树林谜案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