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阳布衣

〖勋阳布衣〗

第218章 允文点兵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相比大周,大理国的祭祀礼仪要简单很多。礼仪完毕,臣子和将军按照官位上前行礼,然后陆续离开。

老国王段祺瑞难得收拾得很干净,也不说话,只是看着王后的灵牌发呆。他不是没努力过,年轻的时候,他兢兢业业地治理着大理国,不断向北方的天朝上国学习,努力压制权臣。

大理国在他的治理下,曾经出现了将近二十年的治世。国力高涨,岁入充足,叛乱次数都是数得着的,十分难得。

然而他年老之后,大理国却僵化了,不受他意志的控制了。流民渐多,反叛不断,朝堂也开始分化。有人支持大儿子,有人支持二儿子,为的都是自家的利益。

与大周一战,段祺瑞本是不想打的,但他无力也无心阻止。与其烧死自己,不如拿去烧别人,这位国王是这么想的,没准还想让高家和董家互相消耗,彻底解决国内的问题。

段麟恬优雅地为陆一鸣斟茶。

陆一鸣也不客气,接过茶,不时喝一口,组织了一下语言,道:

“大周如今内忧外患,只是去年,便有吐蕃、回鹘犯边,和方腊的起事。我大理国也趁机出兵,想要和方腊军南北夹击,占据岭南,结果……”

“大周的几位宰执,如今一定十分尴尬,如果这个时候,我大理国进表称臣。公主说,会如何?”

段麟恬不太确定地回答道:“大周的处境十分尴尬,所以会特别重视大理国的臣服,因为这是强化正统地位的上好机会?”

问题没解决,反而公开化了。

春夏季节美到心醉的大理城,终于被战火光顾了。两个儿子的支持者在城内大打出手,连老国王自己都差点儿被扣下。

王后的染病离世,成为压垮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段麟恬的眼睛也不知看向哪里,微微皱眉,许久才放松了鼓起来的腮帮。她轻轻揉着自己的小脸儿,不确定道:“直接称臣不好吧?于父王名声有损,父王会答应吗?”

陆一鸣摸了几把胡须,抬起头,“臣下也不确定,说服陛下的重任只能公主来扛,我和几位老臣今日下午便上奏。公主当真,考虑好了吗?”

想到亡国之后,段家被人欺凌侮辱的惨状,小公主决定迎难而上。

看着公主脸上的坚定表情,陆一鸣心中终于燃起了一丝希望:也许大理国真能摆脱陷入战乱的命运,也说不定呢。

清明节当天,大理国主段祺瑞、公主段麟恬、陆一鸣等文臣武将难得聚齐。

“公主果然冰雪聪明,蕙质兰心。”陆一鸣抚掌,“不仅会特别重视,很可能还会答应我大理国的一些要求,比如扩大互市。”

“只要公主为大理国争取到足够的好处,并将这种好处掌握在自己手里,当能保我大理国几年平安。”

大周工商繁盛,在和西夏、辽国、大理国、南越等国的边贸中占了很大便宜。然而边贸却是一把双刃剑,大周的这些邻居在贸易的同时,还想方设法地偷盗大周机密,走私兵甲铁器等等。

以儒学为根基的中原社会,对周边诸国的贸易向来难以完全管控,于是只好强制规定贸易的种类和规模。有时候,主动提出削减贸易规模的,竟然是辽国等敌国。

大周有高度专业化的市舶司,相比前朝已经开放很多,但主要是针对海贸设立。陆上的双边贸易,尤其是和西夏、辽国和吐蕃等敌对势力的贸易,大周仍然严格把控。

“没了江南,大周还有京畿道,没了京畿道还有荆湖,没了荆湖还有四川。文华盖世的大周,底蕴不是大理国可比的。”

陆一鸣脸上既有羡慕,又有憧憬。

段麟恬充分发挥想象力,但是从没去过大周的她根本想象不到,大周应是怎样的繁华富庶。

公主大人摇摇头,头上的发钗清脆作响,“具体怎么做,还请国相大人仔细讲来。”

陆一鸣和段麟恬对案而坐,精致的点心和茶具早已备好。

大理国和大周的贸易向来不温不火,一直维持着稳定的贸易体量。

然而去岁的一场战争,直接毁灭了大周和大理国之间的百年默契。互市关闭,榷场关停,大理国的商人受到巨大打击。

陆一鸣等大理国重臣,为了增加收入,养兵救民,鼓励大江以西的商人和蒲甘、暹罗、南越等国互通有无。然而那些地方哪里能跟大周相比,赚的少还危险,增加的税收只有一点儿。

如果能够重新开放贸易,被陆一鸣称为“北高南董”的权臣家族,必然顶不住支持他们的人家的催促,只能暂时把注意力和精力转移。

计策一旦成功,三到五年之内,大理国不会陷入大战,这是陆一鸣的判断。

第218章 允文点兵 (第2/3页)

“壮举”惊讶至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很清楚大周军队积弊的陆一鸣老脸发红,他当然不好意思说大周老是打败仗,几乎都是文人士大夫瞎指挥的功劳。

“咳咳,毕竟是拥兵超过百万的天朝上国啊,江南这样的赋税重地陷入战乱,都能够调动如此庞大的……”

阅读勋阳布衣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