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技师

〖大唐技师〗

第386章 大赚一笔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就是一层窗户纸的事情,没捅破之前,百思不得其解。捅破了之后又会觉得,怎么这么简单。

除了“转向差速器”,马车的木质结构也是一个问题。木质结构的马车,决定了它的载重量不会很高。给马车装四个轮子,固然可以增大载重面积,但是木质的车架却不一定能经受得住。而且四轮的马车,载重更高的同时,也需要更多的畜力。这对车把势的驾驶技术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再就是路了,古代的路况多数都非常糟糕。而且马车的轮子还没有橡胶车胎,颠簸容易导致木质车架松散。若是陷入泥泞,则更糟糕,需得先把车上的货物卸下才能脱困,来回折腾下来,四轮马车的优势便都抵消掉了。

但是对如今的李应来说,四轮马车却依然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首先,若赵郡李氏掌握了四轮马车的技术,这就是独一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再者,有了李牧的包铁板车的启发,运用包铁的技术,可以加强车架的强度。而驾驶马车的车把式,垄断五成以上车马行生意的赵郡李氏,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要说古代,便是现代。在四轮拖拉机普及之前,农村耕地时使用的牛套车,也都是两轮。

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李牧还真知道,在他漫无目的看闲书的岁月,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专门研究古代马车。文章中,总结过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古代一直没有造出转向差速器。这个东西,是西方15世纪的发明,传到中国的时候,已经是清朝末期了。

李牧也曾疑惑,身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为什么就造不出现在看来并不复杂的一个装置。他也翻阅了很多资料,但都没有得到答案。后来他想明白了,也许历史的洪流中,就是有一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

这就比方说,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指南针,为什么西方人没有先发明呢也没有答案,或许是大家的脑袋构造不同吧。这个问题也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人类的文明进步,单靠一个种族是不可能完成的。得是全世界的各个民族知识融合起来,才能真正意义上推动人类的进步。

第386章 大赚一笔 (第1/3页)

“真的”李应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才一千两黄金,逐鹿侯怎么就肯卖了

李牧点了点头,淡然道:“又不是多难的事情,你那么激动干什么”

“我这就给您取钱去”李应一蹦多高,不等李牧回答,人已经跑没影了。

李应如此激动的原因,李牧是清楚的。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中国古代数千年历史,没有四轮马车。当然,简单把四个轮子安装在车架上这种四轮马车,自然是早就有人想到的。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但是由于前轮无法转动,一马平川的直路还好,到了需要转弯的地方,立刻就成了废品。故此古代图志中记载的“四轮马车”,多为皇家祭祀时乘坐,没有实质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阅读大唐技师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