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

〖重回80当大佬〗

第43章 PY交易(粉丝数加更)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一聊就聊到了吃晚饭的点。

刘记者都没想到,这趟来京城出外勤竟然如此轻松,被采访对象竟然如此专业、配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就是进外交学院的好处了。

因为哪怕你进清华,别人也不知道你能不能100%进中央部委,那干嘛提前趁你没发迹先示好投资呢?

另外,促成省报跟进报道的第二个理由,就是刘记者说的:

蔡明霞半年前的那篇东西,太重文学性,没有强调“顾骜之所以今天能取得这么多成绩,是因为他在徽省接受贫下中农教育时,获益良多”这个宣传点。

如此一来,顾骜无论将来成就再大,也都是他故乡吴越省教育部门的功劳了,与徽省毫无关系。

如果严平有利用价值,即使让顾骜自黑小时候是学渣、吴越的水土不养人,又有何妨?

反正他的肉身在被魂穿附体之前,本来就不算学霸嘛。

……

他稍微想了想,就非常得体地表示:“在宣州的半年插队生涯,虽然时间不长,但对我的帮助确实不小,不但磨砺了我苦学的毅力,也让我的思想前所未有地开窍了,很多创新的想法都是那时候诞生的……”

刘记者的表情渐渐精彩,宾主双方在安定祥和的氛围中,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作为宣传部门,提前布局抢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看到文联下属的月刊浪费篇幅、花了精力却石锤不到戏肉、把先进事迹的功劳都让给外省了,省报当然要管一管。

或许这不至于让领导亲自督办,但派个普通的小记者、跟进一下先进事迹,那也是惠而不费的。

毕竟把一件已经有调研基础的事情,从别省名下划到本省,总比凭空再采访出一个全新的先进事迹,要省力很多。

于是刘记者就来问顾骜要第一手的“翻案口供”了。

从小规模验证,到工业化量产,这里面有很长的路要走。

直到暑假快结束的时候,老爹和秦辉厂长才正式完成了工业化量产的原型机。这时候,顾骜的事迹如果再翻出来讲一讲,也是没问题的。毕竟是涉及一号工程的重大项目。

人家造个长江三峡,还不是隔三岔五上新闻、连着报道十几年呢。

当然,如果顾骜仅仅是一个天才科研少年,那这事儿可能也就罢了。

但他既然成了外交学院首批入学生,地方上的宣传部门肯定也要考虑到他未来的前途,只要注意到了他这个存在,就可能考虑花花轿子人抬人,结个善缘。

要是顾骜肯说“我在吴越念书的时候就是个学渣,幸亏徽省人杰地灵,我到了这儿后被贫下中农改造,浪子回头改过自新,突然变成了超级学霸和创新达人”……

并且留下他亲笔签字的采访笔录,

那刘记者肯定能在领导那儿超额完成任务。

顾骜会不会这么做呢?他这种没节操的实用主义者,当然是不在乎是否出卖故乡荣誉的。

关键是看对方能不能给他足够的好处。

第43章 PY交易(粉丝数加更) (第2/3页)

么黑话的弦外之音听不懂。

外交部是最擅长在一团和气底下埋雷的。

所以,他立刻就理解了。

首先,半年前他参与到了国产制氦机的研发中、并做出了一定个人贡献的事儿,并没有算了结——因为当时只是分步制取完成了,而整体的制氦机还没造好呢。

阅读重回80当大佬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