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

〖重回80当大佬〗

第42章 脑洞大如天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顾骜把这里面的原理大致解释了一下,马风才很羞愧的样子,收回了自己的需求:“原来野外跟拍这么难的……我没学过摄影,老张老顾,你们别见怪。”

顾常卫商业互吹地笑笑:“没事儿,其实你非要野外跟拍丝毫不抖的拉风效果,也不是不可能啊。你们不是跟港商有关系么,我听说好莱坞那边,三四年前就有一种叫‘斯坦迪康’的设备了。

这两年又有所发展,有大型装在车上防抖的,也有背心一样穿在摄影师身上的。我看圈子里的前沿动态,好像香江邵氏就斥巨资买了一套车载的,还在香江的报纸上吹嘘过,我们导师跟咱说过这新闻。”

“斯坦迪康”,也就是英语steady-cam的音译,cam是camera的缩写。所以意译就是“相机稳定器”,顾名思义是一种机械防抖设备。

几十年后,哪怕是手机这样的小玩意儿,都会有“光学防抖”的设计,具体就是在摄像头旁边弄一些运动补偿器,然后与手机本身的G-sensor(重力加速度传感器)联控,进行闭环反馈补偿控制,甚至靠图形软件计算补偿。

但是在70年代,斯坦迪康还没有任何软件补偿,都是些巨大的纯机械补偿设备、加上简单的芯片和控制电路。因为这东西1973年才在好莱坞的实验室里测试出来,75年左右刚刚在好莱坞试商用。

一开始都是车载的大型设备,77年好莱坞才出现了第一套背心式的,也就是可以由摄影师穿在身上。

历史上这种“玩物丧志”的东西,整个80年代都没有进入中国,一直到92年进一步开放后,才有进口。

国人想体验“中国人首次用斯坦迪康拍野外运动机位”的效果,可以回去看94版《三国演义》。第30集“舌战群儒”中,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那些“从赵云视角往后看、看着曹军战将纷纷从两侧往后落马”的镜头,就算当时斯坦迪康应用的最高技术写照了。

马风并不是很懂行,他跟沪江制片厂的徐凌厮混了那么久,都没听说过“斯坦迪康”这个名词,如今听顾常卫说,美国那边都才出现了两年,顿时心疼起自己的钱包来。

这都没能一镜到底、还靠我后期剪了两刀才圆回去。可把咱折腾惨了,你还是别开这个口了。”

马风不了解其中难度,茫然地看着顾骜,试图让大佬“主持公道”。

顾骜也是暗暗好笑:外行看热闹,自然不体谅专业人士的辛苦。

上次这个机位跟拍,在不借助进口器材的情况下,其实放眼全国,估计也就顾常卫一个人拍得出来——人家毕竟是后世天字第一号的摄影师,天赋异禀,天生那手感就特别稳,相当于是“人机合一”的境界。

即便如此,最后的拍摄效果也微微有些抖,不过不影响观看体验,反而给了观众一种“凌厉”的感觉。

“这东西……应该很贵吧?”他都不敢大声问。

“刚出来的新东西,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2章 脑洞大如天 (第2/3页)

却不容易展示骑士最后弯弓勒马、人立而起、然后仰头痛饮的豪气,必须得切换机位。

而上次顾常卫掌机的时候,却是坐在车后座上,举着摄像机跟着顾骜拍,那效果的拉风程度,就绝非眼下其他摄影师可比了。

马风觉得那个很耍帅,自然希望他接回来的单子也有这么好的待遇。

张一谋顾常卫听了,却是连连叫苦:“小马,你这就不懂行情了,野外机位跟拍,那得多难,老顾这是天赋异禀,都试了好多次,抖废了几百尺胶卷才拍成的。

阅读重回80当大佬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