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

〖重回80当大佬〗

第783章 谁才是互联网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原来,顾骜指望赢得短期优势的独门应用,正是一款浏览器。

当然了,在1991年就研发浏览器,那是个高科技的活儿,绝对不可能跟后世那种小牌一样用别人的浏览器内核、外面套个皮就算数。

不过,也别把这玩意儿想得太复杂,因为如今浏览器要服务的对象,也是非常简陋的,要索引的数据和档案也非常稀少。

“很好,我看一下效果。”顾骜在索引框上点击着选项,然后在自行架构的测试资料库里检索档案内容,远程浏览,开启,访问网关解析

一些基本的操作,至少勉强是能跑通了。

一个是欧洲人搞的ideeb万维网,这个东西最初是布列塔尼亚研究员蒂姆李,和他在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一群同事,弄出来的一个资料库检索访问工具。

一开始他们的目的,是弄一个跟后世维基百科资料库类似的知识库,可以随便在哪儿访问资料库里的东西,而且可访问许可权的验证要比uuc简化很多,还加入了超文本。

80年代的uuc要添加新的访问者是需要网关来操作、给授权的。就像一家网吧的区域网路要加电脑,要网管人工操作。所以不能“随便不经过任何人同意就直接增加新的访问者”,那就肯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些不了解互联网早期发展史的看官,可能会觉得懵逼1991年哪来的互联网又怎么会需要浏览器呢

其实,1991年确实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互联网,只有一些可以远程异地访问的“各自为战区域网路”。

但是这种“各自为战的区域网路”,又跟80年代初开始的传统区域网路不太一样。

80年代的区域网路,就是跟后世大家公司里很多电脑局域连接效果差不多,是不能随便添加允许接入节点的,当时叫uuc,也就是用于unix系统电脑之间的组网档案传输、拷贝。

管理网关的人允许这个区域网路有多少成员多少访问者、分给你多少i,就全部定死了当然,那个时候甚至都不叫i地址,但确实是有一个定址工具的

而且是一款不仅给s笔记本使用的应用,更是可以相容发售到s的老款台式机上,也就是说在sos自家作业系统的机器上都能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天晚上下班之前,约翰钱伯斯给了他一个好消息。

“老闆,您两个月前布置的那个事儿,软体部的人已经搞出点眉目来了基于那个布列塔尼亚佬、蒂姆李的eb,开发的独立内核访问器,支援图形操作和档案夹浏览。

协议也是用的的协议,不过因为目前还没有服务方的授权,暂时无法使用,我们只能花钱模拟测试。”

约翰钱伯斯来彙报的时候,软体部门的负责人也是跟来展示,两人拿了一台半成品的笔记本工程样机,还有一台预装了的测试台式机,向顾骜演示。

曾经当过国务卿、退休后去当董事的黑格阁下,他当董事的那家公司“美国线上”,就是从1985年开始,经营基于uuc线上传输游戏软体销售业务的公司。

至于如何实现远程传输,主要是靠电话线的拨号频宽。当时还有人用uuc发电子邮件,性质跟发传真差不多

那种生意后世很难想象,可以大致类比成“你给了对方钱之后,对方在网上把下载档案拷给你”。但绝对不是后世那样直接传输或者留个种子网盘什么的,操作是很繁琐的,需要专门的资深技术员来调试操作,中国人肯定都没见过。

那么,90年代初、互联网出现之前这几年过渡期里,那些新的“可扩展区域网路”,跟uuc又有什么本质差别呢

这两年里,有两个对后世影响比较重大的新事物。

第783章 谁才是互联网 (第2/3页)

几年,趁着队友不辨贤愚的机会,买珠还椟,榨乾利益,最后再跳船。

既然所有指望画面、效果花里胡哨的新应用,都不可能在s上成为差异化竞争优势,“独佔软体”领域能打的牌就很少了。

办公应用这些,是王安的一贯强势,能发掘的需求早就发掘完了。

顾骜只能寄希望于一款划时代的重磅应用。

阅读重回80当大佬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