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月梅花

〖淡月梅花〗

天朝大李杜cp了解一下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这两句便是历来描写李白最受传颂的名句。味诗意,解释为“落笔时风雨之震惊,诗成后鬼神为之哭泣。”其以高度夸张的语言,形容李白诗歌艺术强大的力量。落笔能惊动狂风暴雨,说明李白诗极有气势;诗成引起鬼神哭泣,称赞李白诗感人肺腑、写得神妙,赞美了李白的创作才华,而李白也确实有资格接受这一赞美。从这些诗句中都能看出杜甫对李白的衷心赞美以及对李白才华的推崇和钦敬。杜甫对李白的“偶像”情结之二:景仰其求仙问道,超然世外的人生态度。

李白近道,故有仙灵气,得天人之妙相。神仙道教信仰在李白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近千首诗中有一百多首与神仙道教有关。他正式入道,“名在方士格”。他炼丹服食,是非常认真的,充满对于神仙境界的幻想。当他仕途失意的时候,便进一步走向道教。道家和道教信仰给了他一种极强的自我解脱的能力,他的不少诗表现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而其实是渴望任随自然、融入自然,在内心深处深藏着对于人生自由的向往。在他的人格里,有一种与自然的亲和力。山水漫游,企慕神仙,终极目的是要达到一种不受约束的逍遥的人生境界。他的狂傲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都来源于这样的思想基础。贺知章曾称他为“谪仙人”,他也以“谪仙人”自居,同样出于对不受约束的自由人生的向往。他的明朗、自信、壮大、奔放的感情,也基于这样的人生向往。李白人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

道教的熏陶给予了李白超凡脱俗的气质。而人们往往觉得超凡脱俗并有突出成就的人会有种高不可测的感觉,也容易对这类人产生景仰。杜甫也不例外。其《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的首两句:“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其中的“狂客”,指贺知章。这2句记录了贺知章送号给李白一事:李白作为国家级诗人出现在长安诗坛之际,诗坛长老贺知章便对其人格、诗风作出“谪仙人”这一评价。杜甫与李白相识后,对贺知章送号“谪仙人”予李白表示赞同,因为他与贺知章一样,见到李白后都惊为谪仙人。可见李白的仙风道骨给杜甫留下了深刻印象。

李白超凡脱俗的气质,与自然合为冥一的潇洒风神让杜甫景仰不已。《赠李白》中写道“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这两句可以对比出杜甫眼里李白的超然,指出李白的心境是一般人达不到的高度。于是杜甫跟着李白一起去名山大川寻仙访道。《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一诗记述了他们同寻访范道士一事,并借此抒发二人的真挚友情。而《赠李白》一诗中有“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道出杜甫自己也早就有出游梁、宋的打算,正在期望与李白同游梁、宋,拾瑶草、采玉芝。而杜甫的《赠李白》中提及到李白喜欢炼丹服药一事:“秋来相顾尚飘蓬,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朝大李杜cp了解一下 (第2/3页)

命来追寻浪漫,让世人震撼于他澎湃的热情,并不自觉地被吸引,被感染,被打动……李白诗如川江上行船,异峰奇岩,山花竹海,扑面而来。忽而岚雨飘洒,薄雾缭绕;忽而满天彩云,气清日朗。顺流而下,听不尽两岸猿声,看不完屏风迭嶂。李白诗如高度烈酒,俗称“烧刀子”,一饮入喉,便有酒精刺鼻,热力入肺,胸胆开张。但不宜浅斟,而要痛饮;不宜小杯,而要大盅,需有量者方可。酒酣耳热,一醉陶然,便飘飘有凌云之概……李白诗具有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同时期的诗人有很大的吸引力。

他和杜甫相处的那段时间里,两人时常喝酒论文,李白的诗歌造诣必定对杜甫的诗歌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曾有观点认为,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中,“浮去连海岱,平野入青徐”与李白诗句“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句式相似,视野比以前更开阔了。于是后人猜想,李杜相处的那段时间里,李白帮杜甫改诗。虽然这一观点有待确认,但是我觉得两个同样喜爱诗歌创作的人在一起谈诗论文,肯定会互相切磋。李白当时又是诗坛泰斗,诗歌自成一体,作诗经验也比杜甫丰富,所以他会指导杜甫修改诗歌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而杜甫在和李白的交流中,除了能吸收经验外,还感受到了李白的天才放逸。他后来在《春日忆李白》中写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他在诗中赞许李白:相对于庾信的诗清新而不俊逸,鲍照的诗俊逸而不清新,李白的诗兼而有之,其清新俊逸之风实在是无人可以匹敌的。并且寄托了杜甫期盼和李白重逢,继续把酒言欢,作诗论文的希望。此外还有“李白一斗诗百篇”,说的是李白只要喝下一斗酒就能做出上百篇诗歌;“敏捷诗千首”说的是李白下笔敏捷,赞美李白作诗天然涌发之才情。而《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阅读淡月梅花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