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野性时代

〖重生野性时代〗

564【知识论和方法论】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马嘉辉也有些惊讶,并且开始沉默思考。

宋维扬说:“正着念:一,天理没有善恶之分二,人的意识导致善恶出现三,人们应该致良知,分善恶四,有了良知就能指导行动。这就是心学的指导方针。反着念:一,通过学习和做事,为善去恶,是为格物二,经过格物就能深华对善恶的理解,是为致良知三,致良知到了深层次,可以化恶为善,善恶对错随意转化四,达到无善无恶的最终境界,即道德经所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理解为合道。这就是心学的修行步骤。”

马嘉辉拍手赞道:“这个理解妙啊,我一直没想到可以反着念。”

宋维扬说:“反着念这四句,心学其实很好修的。一个人活在世上,鉴于学识、眼界、经验、能力的不足,肯定会做很多错误的事情。但只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就能领悟知识、总结经验、提高本领,这就是格物了。格物致知是一体的,在提升自己的同时,就能获得对万事万物的真知,这就是致良知。当格物和致知不断凝聚,就可以化恶为善了,最终到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而知行合一四个字,则是说这四句话是统一的,可以同时进行,不断通过学习和做事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实践本领,又用不断提升的思想境界和实践本领来指导学习、做事。做生意也好,做官做学问也好,这些都能运用进去,说白了就是讲怎么做人。善恶也可以理解成对错、利弊,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所以在我看来,心学不仅仅是知识论,还包含了方法论。正念四句是知识论,倒念四句是方法论。而心学的难点在于坚持,行百里者半九十。”

没了,这期节目到此为止。

锵锵三人行直接搞成了百家讲坛,凤凰卫视决定把宋维扬参与录制的节目,剪辑成上下两集来播出,明天还有第二集。

莫晓蝶最为一个高中生,似乎全都听懂了,但也仅仅是听懂而已。

但她老爸却非常触动,作为一个从基层爬起来的小干部,这位老兄太能理解宋维扬所说的内容。但理解是一回事,自己去做又是另一回事,普通人只需要喊“666”即可,这玩意儿的操作难度太大了。

悟性、智慧、毅力,缺一不可。

而有这三种品质的人,又何必去学什么心学,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就能成功。

宋维扬笑道:“首先说一句,我不是专业学者,我说的只是一家之言,所以有不同见解的别来找我理论。我觉得吧,传习录当小故事看就好,别太较真了,而且有些内容可能是王阳明弟子们胡编乱造的。我研究心学,只了解王阳明的生平经历,再结合他的四句遗言即可。”

马嘉辉立即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王阳明对心学的总结,已经有点像佛偈了,非常形而上的哲学东西。而且操作难度特别大,需要悟性、毅力、智慧都非常高的人,才能把阳明心学修好。一般人也就随口说说,顶多把这当成追求和准则,所以很多人把心学修成了禅宗。”

窦闻涛总结道:“心学的起点很低,但顶点很高,易学难通。而且王阳明在世的时候,也没制定什么心学体系和修习方法,这就导致心学弟子修出来的东西五花八门,几百年来分成无数派别争吵不休。”

宋维扬说:“其实王阳明那四句话,已经把精髓都说完了。正着念是指导方针,倒着念是修行步骤。”

“还能倒着念?”窦闻涛惊讶道。

心学修出来的不是圣人,而是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目标,并为此不懈努力且“不择手段”的人!

心学精通者可不是书呆子,一个比一个老奸巨猾,因为他们的本事都是在实践当中修炼出来的。普通人经常被玩得晕头转向,到最后连怎么被玩死的都不知道。王阳明有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尘世即修行场”,他有个当官的学生,说以后不来听课学习了,会耽误自己的日常工作。王阳明反问道:“工作不就是一种修炼和学习吗?”

564【知识论和方法论】 (第3/3页)

,一生都在坚持自己的理想。”

窦闻涛说:“我第一次知道王明阳,是课本上关于他格竹子的故事。以我对心学的理解,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是从万物中获得理,而王阳明是在顿悟中发现心即理,所以他说吾性自足。王阳明的格物,从客观探寻转向了内心探寻。这在当时程朱理学盛行的情况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为程朱理学把一切都定死了,你应该做什么,你必须这样做,你对理也只能这样理解。而王阳明想要挣脱这种束缚,就必须从内心找答案。”

“对,”马嘉辉附和道,“阳明心学冲破了当时理学的意识形态,这个非常不容易,而且对我们当代人也有很大启示。”

窦闻涛说:“但我总觉得心学太过晦涩笼统,而且各人的理解都不一样。同样信奉心学的两个人,他们的思想体系或言行举止,有可能风马牛不相及。宋先生是怎么来理解并修习心学的?”

阅读重生野性时代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