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脊梁

〖大唐脊梁〗

第022章:一年两熟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既然旱极而蝗,那么不旱自然就无蝗了!江南多雨、土壤湿润,那地方不适合蝗虫生活!就是这么回事!”

“怎么对付蝗灾?”李世民问了句。

他这一问,罗通反问了句:“陛下,你吃过蝗虫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衣食住行才是人生大事!吃饱穿暖、生活富足才有心思舞文弄墨!大唐教育有严重的问题,改天与你们再聊这问题!还是继续刚才的话题!”

众人苦笑!

思绪有点跟不上罗通的节奏,但李世民、房杜却把刚才三问记在心里了。

“枯水时节,长江水位下降,江流湖泊流入长江;丰水时节,长江的涝水就会倒灌进入湖泊!长江与沿江的江流湖泊一呼一吸,循环往复、周而复始!除非是超级大雨,有着洞庭湖和鄱阳湖的长江流域根本就不会有水患之忧。江南水系发达,想品尝旱灾是啥感觉都是一种奢望。”

“啪!”李世民重重的一拍大腿,露出狂喜的表情,心情激动!与房杜相顾一眼,均从对方眼眸里看出“狂热”这个词语!

今日,名垂千秋的一明君二贤相,都当了罗通的一回学生,给他骂得的狗血淋头!还兴奋得要死。

突然,面红耳赤的三人发现自己真够贱的!

“蝗虫……”明君贤相还没有消化好,又被罗通抛出的知识凌乱了。

“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蝗虫,干旱的土地对它们的繁殖、生长、发育、存活有许多益处……总之,旱极而蝗就是了!”罗通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不是未来的词语来解释,很不负责的说了句“你们懂的!”

众人面面相觑!满头黑线,没懂啊?

“这么说来,黄河之所以会发水,就是因为缺少湖泊调节,一旦黄河水量过多,无处盛放,就会导致水患的发生!而干旱也是因为黄河没有湖泊放水所致?”

“洪灾、旱灾的成因,很简单的!”

罗通无心的说了一句,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却听得眼睛都直了。

太伤人了,太伤自尊了!

可一看罗通不解的模样,却发现,伤了自己那么深的罗通,竟然连捅得他们支离破碎都不知道。

她听得入神,早就停笔,在一边静静聆听!当罗通把孟子说成“谁家孩子”的时候,忍俊不禁的出言解释。

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这才理解,不由得大笑了起来!气氛一下活跃了起来。

“不学无术”李世民笑骂了一句,道:“早该让你进弘文馆学四书五经。唉,都是朕的错了!”

罗通冷笑道:“弘文馆学到我说的这些?四书五经可以民富国强?还是可以让百姓吃饱穿暖?”

“这……”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长乐公主就让他问住了!

“……”李世民彻底没了脾气。无力道:“你所谓的简单,把这个民族难了千年!”

房玄龄、杜如晦纷纷点头!

“那是他们蠢!长江、黄江乃是耳熟能详的两条母亲河,一条不是洪涝就是干旱,另一条千年来都四平八稳!把它们联系起来看,所有问题都出来了!”

众人深为感慨的认领了“蠢货”这个头衔。

正如罗通所言,他们还真没将二者联系起来,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解决黄河水患的秘密就在长江之上。

第022章:一年两熟 (第2/3页)

蝗灾更是从未有过。”

“江南无洪涝、无旱灾,乃是纵横交错的江流湖泊的功劳!好像谁家孩子说过‘此消彼长’这个词!这孩子你们知道吗?”

听得正嗨的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让他一问给愣住了,不知他搞什么鬼。

长乐公主却“噗嗤”一笑:“‘此消彼长’由《孟子—公孙丑下》的‘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演变而来!”

阅读大唐脊梁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