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

〖大魏王侯〗

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这就是一往无前的冲锋之阵,在敌人出动甲兵之时,也不能叫南安侯府的府军们稍微停滞一下冲锋的脚步。

府军的阵列始终未乱,一人前,三人后,五人再后,一队,一都,一营,直至全军,六千余人是大三角,其中又有无数个小三角。

无数锐士在前,矟手在后,每后牌必有后补锐士,前人亡,后人必将补上,无有人犹豫,亦不会有人后退回顾。

在知道南安侯也到阵中的时候,整个军阵的士气已经被鼓舞上来了,将士们一直在向前冲杀,在刀枪从林之中浴血向前。

在看到敌人精锐尽出时,葛存忠厉声下令,命所有将士以投枪遏敌。

三百余人的扎甲军,用几十柄钢制弯刀,二百多把天方直剑,拥众向前,颜奇走在队列正中,群盗相随于两侧,众多人开始再次吼叫和呐喊,试图将被府军打落的士气再度鼓舞起来。

与此同时,刘旦率部在左侧加快了行军的速度,中路纠缠交战,海盗阵列摆开的很广,尽可以用左右两边的军阵包住魏人的侧翼,从三面一起攻打,魏人的军阵虽然犀利,但对左右翼缺乏保护,只要兜转过来,胜利便在眼前了。

(本章完)

投枪之术,府军早已习之,阵前突破,弓手很难一直跟随,这也是弓兵不足之处,防护不力,肉搏之术不足,若携长矟大刀,则难携长弓插袋,若披重甲,则难以挽弓施力,所以一般弓手着轻甲,带胡人用的那种小刀,很难自保,聊以做心理安慰罢了。

此时便是如此,锐阵两翼的弓手并不能直接与箭头前锋一直向前,逐渐落后,开始射箭扰乱海盗两翼。

而前锋遇敌,便要依赖投矛对敌了。

每兵皆在身后带投矛数支,一声令下时,对面的颜奇已经部部赶至,其部下阵列亦很森严,特别奇异之处并不是身上磨出银光的扎甲,而是人人均持有的天方长剑和弯刀。

天方人擅长用驼驼骑兵,北虏兴盛时曾经破天方诸国,一直攻入巴格达等地,天方国势严重受挫。

葛存忠领第二军偏于府军的左侧,他原本的阵列在第二排中间位置,前排的一个队官战死后,第二排的左侧第一人便立刻上前补位,站在了第一排第一人的位置上去。

这个位置毫无疑问是相当的危险,这也是锐阵战法的特殊之处,侵略如火,攻击极为犀利,开战才两刻钟不到,已经洞穿了海盗的多道防线。

要知道这些海盗的个人武艺并不算弱,甚至是相当的强悍,他们拼力反击,锐兵死伤是很正常的事情,而这样的战法却不能停止,前方一人死,后方一兵补上,再后方依次类似,始终会保持着锋锐强大的攻击力。

此战阵前方倒,后方补,前后则以五重为限。

若后方将士连续向前补上五重而不能最终获胜,打溃敌阵,则战事必败无余,也就没有必要考虑五重阵后敌阵不破该怎么办的事情了。

但天方败而不亡,主要是其地方炎热,北虏骑兵是从高原苦寒之处下来的,不管人和马均畏惧酷暑,而驼骆骑兵则耐旱,在干旱的,千里无人的沙漠中如履平地,双方交战,北虏尚未战已经先输一筹。

及战时,天方人骑驼骆或天方马呼啸而至,彪悍绝伦,除了骑射之法不强于蒙古骑士外,骑术,战法,铠甲,俱不在蒙古骑兵之下。

而地利,马,驼骆,铠甲,甚至天方人优于蒙古人。

当时的天方骑士,用长矛等长兵器少,其弓箭亦不见长,所长者就是用天方剑,骑兵冲杀时,依靠铠甲和锋锐无比的天方剑对敌,居然屡次击败蒙古骑兵,终获胜利,不仅将蒙古人驱离天方境内,更越葱岭前行,从黑山口等多处地方越境而入汉时西域,占了大片盆地和南方的沙漠绿洲区域,将原本羌人,回鹘人,吐蕃人,白兰人俱归化了天方教,成立叶尔羌汗国,亦就是与大魏相峙多年的西羌。其与莫卧尔,帖木尔诸国,皆成天方属国,经过挫折之后,反是因祸得福,因为极剧膨胀中的北虏在大魏这边失败,失去了对幅员万里疆域的掌控,反是叫天方人跟在后头捡了便宜。

颜奇手中的弯刀,是近几十年来天方骑兵所用弯刀,是其奴隶骑兵擅用的骑刀,这种奴隶骑兵从小就被养育在一起,会走路时就接受最为严格的战技和骑术教育,他们的刀也是最高明的工匠用最好的钢锻打而成,就算是蒲行风的身份也只能给颜奇几十把而已。

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 (第3/3页)

页)

一边向前,一边厉声喝令所有的在一旁的海盗不得退却,继续跟随,向前冲杀。

这三百余人带动着四周的两三千人,聚集成了一个厚实的阵式,开始向着府军的前锋迎击而来。

“取投矛。”看到有大量银光灿然的海盗出现,葛存忠立刻下令投矛准备,这明显是海盗中的精锐,此战的决胜点,应该就在此时。

阅读大魏王侯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