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我为王

〖隋末我为王〗

第一百三十三章 欺软怕硬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长孙无忌大笑,连说这两个乱贼名字取得好,起码在碰上陈应良时可以靠名字换得两条活命,陈应良则亲笔将陈应伤和陈应绝的名字写在了一面小旗上,又把这面小旗插在了袁天罡亲手为自己制做的地图沙盘上,借以清楚周边形势。

沙盘上的谯郡周边已经插满了代表敌人的小旗,从四面八方将谯郡团团包围,站在这样的沙盘旁边,陈应良的眉头有些微皱,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先拔掉那面旗帜,长孙无忌则用竹杆指住了谯郡西南的颖阳位置,建议道:“兄长,出兵肃清周边,小弟认为应该先于掉颖阳的乱贼房宪伯,因为他的旁边就是将军岭,那一带山高林密,地广人稀,一旦让房宪伯在这片区域站稳脚步,就将严重威胁到我们的城父、谷阳和谯县等地,剿灭极难,不如尽早把他除掉,以免后患。”

“先于掉房宪伯还有一个好处。”长孙无忌又补充道:“那就是帮着汝阴太守傅永摆脱两线作战的窘境,让他可以全力收拾王二黑,也让王二黑无法威胁我们最偏远的山桑县,一举两得,让我们的南线可以在很长时间内避免大的威胁。”

“从战略上而言,这个建议不错。”陈应良点头,然后又摇头说道:“但是从战术上而言,这个建议就有些冒险了,房宪伯所处的地域太过广阔,我们出兵征讨他,他如果带着深山老林里一跑,我们就得和董纯一样,天天在深山老林里和他捉迷藏了,然后我们一旦被他长时间牵制在南面山区,北面和东面就肯定会出问题。”

长孙无忌楞了一楞,然后点了点头,同意陈应良的这个担心,旁边的永城县令董由则迫不及待说道:“陈通守,那我们出兵彭城吧,帮董留守扫荡一下彭城南部的贼寇,避免有乱贼坐大,威胁到永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机会让陈应良等来了,四月中旬时,陈应良派出去的眼线先后回报,说是董纯的主力已然回师到了腾县,正面扛住了新崛起的大贼头张大虎和宗世模,同时杜伏威的主力也东窜进了东海郡,去和正在那一带猖獗的大贼头赵破阵抢饭吃,一时半会无法回头袭扰谯郡,陈应良松了口气之余,这才开始与长孙无忌等人商量如何出兵帮助邻居平叛。

也是凑巧,恰好就在陈应良与长孙无忌等人开始商议出兵时,淮阳郡的太守赵陀也派人送来了一道求援信,请求陈应良出兵淮阳,收拾在郸县一带崛起的乱贼队伍。而长孙无忌先看完了赵陀的亲笔求援信后,顿时就笑了,道:“兄长,你该不会是有亲戚在淮阳吧?淮阳新出现的这两个贼头,怎么和你的名字差不多?”

“和我的名字差不多?叫什么?”陈应良一楞问道。

“一个叫陈应伤,一个叫陈应绝,是兄弟俩。”长孙无忌微笑答道:“赵陀在信上说,他已经查明,这两个贼头是兄弟两人,上次杀死官差裹挟民夫造反的,就是他们兄弟两人,他们队伍里还有一个三贼头叫刘智远,是蔡水河畔的一个穷教书先生,很有些鬼主意,擅长蛊惑流民从贼,陈家兄弟能够在一个多月里把队伍壮大到三千多人,靠的就是这个刘智远的出谋划策。”

“陈应伤?陈应绝?”陈应良有些惊奇了,忙从长孙无忌手中讨过了书信,仔细看了见信上确实是这两个名字,不由笑道:“还真是这两个名字,这两个贼头,难道真和我是同宗关系?行,将来如果他们肯投降,看在他们名字的份上,我可以考虑饶他们一命。”

第一百三十三章 欺软怕硬 (第2/3页)

况较好,但也好不到那里,同样因为隋炀帝强行发起三征高句丽的战事,境内同样是民变四起,叛乱不绝,听说还有人杀死了押解民夫北上辽东的官差,裹挟了两百多名民夫举旗造反,罪行相当恶劣。不过好在这些民变和起义的规模都不够大,也暂时还威胁不到谯郡的安全。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谯郡七县再是做到独善其身,身为谯郡通守的陈应良还是难免为之忧心忡忡,担心这些变民流寇迟早会流窜到谯郡境内为祸,以此不断派人侦察周边动静,时刻防范一切有可能向谯郡流窜的流贼队伍,以免出现疏忽,毁了自己来之不易的平乱能臣美名。

与此同时,邻居的求援信也开始陆续送到陈应良面前了,在自身实力无法彻底平息叛乱的情况下,傅永和杨汪都先后送来了求援信,邀请陈应良出兵帮助自己平叛,官职比陈应良高的董纯也放下了架子,主动遣使来与陈应良联络,希望陈应良出兵帮忙扫荡一下自己兵力空虚的彭城南部,不给那里渐成气候的变民队伍坐大机会,也顺便防范一下杜伏威再次西进。

求援信如愿以偿的来了,并且都答应了为自己提供军粮,但陈应良却没敢动弹,因为陈应良现在手中可打之牌不多,杜伏威和张大虎两股大贼也在陈应良的老窝永城周边流窜,随时有可能向永城方向杀来,只是耐心的等待机会出现,然后再考虑如何出兵。

阅读隋末我为王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