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阴阳先生

〖最后一个阴阳先生〗

第036章 龙的传说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在明朝历史上,刘伯温可谓是名头最响,也最聪明,所以才有了那句“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美誉,但是刘伯温的神机妙算是体现在打仗行军上的,他和诸葛亮一样都是军事专家和治国能臣。

而在朱元璋身边还聚拢着一类人,这类人便是以李善长为首的谋士。

李善长幼时喜读道家典藏,学得尽是计谋诡辩之术,通儒明道,极善扶乩占卜。李善长一介布衣,并无师承,传言他年轻时曾向起兵造反的朱元璋自荐,愿意辅佐他打下江山。但是朱元璋得知李善长所学之后,觉得李善长心机太深,学得尽是些旁门左道,便将李善长赶走,不为所用。

于是李善长留下一锦囊,让朱元璋一年之后打开,到时自会来找他。

当时朱元璋不以为然,将锦囊随意丢给了身边的侍卫,那名侍卫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一年后偶然打开锦囊,发现一年来所有发生的事情锦囊上都有记载,便连忙上报给朱元璋。

朱元璋这才明白李善长有通天彻地之能,有如此奇人在身边辅佐,岂不是祸福都能提前预知?

于是朱元璋亲自登门道歉,请李善长出山相助,也就有了后来数次化险为夷的事情,

朱元璋身边出了个奇人李善长,而提

到李善长,就不得不提另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姚广孝。

李善长作为朱元璋的幕后谋士,留名青史,这姚广孝便是朱棣身边的谋士,可以说没有姚广孝也就没有朱棣后来的造反成功,登基为帝。姚广孝佛道两家都精通,是和尚,法名道衍,这个人和一般的谋士不同,他还通阴阳晓风水,所以他看中了朱棣的帝王之相后,并未急着让朱棣争夺皇位,而是暗地里派人寻龙。

“明永乐元年,传槐树岭天降白龙,袁珙与姚姓和尚至槐树岭,寻龙无果,次月明军兵至,百姓入山擒白蟒献之,遂免于屠。”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明朝永乐初年(1403年),有传闻槐树岭天降白龙,一个叫袁珙的人和一个姓姚的和尚闻讯来到槐树岭寻找这条龙,但是却没找到,一个月后,明朝军队赶来,槐树岭的百姓们深入山中擒到了一条白色蟒蛇献给明朝军队,才免于被屠杀。

陈文喜虽是道家之人,却对野史传记和民间传说极为感兴趣,这虽然是一句话,但是包括的内容却是太多。

在中华历史上,最为绽放光华、能人辈出的朝代便是明朝,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开国太祖朱元璋从一介贫民和尚到权倾天下的皇帝,身边聚拢了无数的能人异士,这些能人之中,有战无不胜的开国将军徐达和常遇春,文臣之首宋濂,宰相胡惟庸,还有神机妙算的军师刘伯温。

所谓寻龙,便是寻找龙脉之地。

传言将开国皇帝的遗骨葬在龙脉的龙首内,便可以永葆国之昌盛。

龙脉走向可以影响一国气运,长久生活在龙脉之地上的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036章 龙的传说 (第1/3页)

县志中记载的关于槐树岭的起源为:北宋景德元年,江姓与林姓二人至一野岭,见荒山蕴大势,遂开山岭,去毒瘴,通河水,取名槐岭。

记载中的槐岭便是如今的槐树岭,而江姓与林姓应该指的就是江家和林家的两位先祖。

陈文喜通读槐树岭地方志全篇,文字不多,看起来像是总纲,因改朝换代和战乱迁徙等原因诸多县志都有遗失,槐树岭的地方志应该也是有人根据残篇汇总而来。

但是在这篇地方志中,有一句话引起了陈文喜的格外注意。

阅读最后一个阴阳先生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