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英雄

〖苏联英雄〗

第三百四十八章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打起仗来就顾不上那个让人眼‘花’缭‘乱’的伙食标准了,汤通常包括圆白菜汤或煮荞麦汤,这些都是标准的苏联农村常见地原料。要是后勤供应的上,通常的附加食品是茶、咖啡、盐、面包、通心粉、咸鱼或罐装‘肉’。

和战士们食物原料就地取材差不多,他们的餐具也是五‘花’八‘门’:有是各地制造自己带的,当然最多的还是配给地。士兵们通常在吃饭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标准是怎么样的呢?按照战时一般陆军战斗人员一天的伙食标准是:面包(一般是黑面包)900(冬季10月-3)/800(夏4-9月),二级面粉20也没‘弄’明白这20克面粉干嘛直就有

:0克,通心面30,‘肉’150克,鱼脂肪(猪牛一类动物油脂)30克,菜油20,35,茶叶1克,盐克。蔬菜820(包括土豆500克,卷心菜170克,胡萝45克,甜克,洋葱30克,根茎类、绿叶蔬菜、黄瓜35)。6克。月桂叶02克,醋3。芥末03,马合烟

火柴每月3,卷烟纸每月7张。‘肥’皂每月

各军兵种之间供应标准有所不同,一般条件艰苦、特殊、体能消耗大的热量值高些。乍一看标准定地不错,一天面包加上土豆就有两斤六两到两斤八两。还有半斤的鱼和‘肉’,其它杂七杂八什么都有,但这只是标准,在和平时期也不可能都做到,更别说战争时期。部队一般都是有什么吃什么,很多时候根本吃不饱,不仅仅是因为战争时期物资短缺,能不能运上来都是问题。

打仗是红军战士们一般都是就地吃东西,有什么吃什么,除了特殊情况,一般都是吃炊事班做的(打仗时能吃点热食也是种享受,这在冬季严寒而漫长的苏联非常重要。面包战士们随身带,炊事班一般只做个浓汤。)。炊事班通常离前线一公里或更远,一般是由人用皮带绑住背包,装几个水瓶把食物送到前线。在排一级单位里,这些容器通常是足够的,因为这些都是标准配备。食物原料是就地取材或由后勤部队配给的,通常每餐都差不多,没什么变化——使用的容器和炊具类似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类型(很原始。)。

第三百四十八章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第2/3页)

心。

“两世”没吃过什么苦,前世飞行员那会的飞行灶就不用说了,加上自己本来就是莫斯科高层里出了名的美食家,对于吃只要有条件就会比较讲究,在***等人看来都有些过于偏好中国美食,太讲究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真正喜欢上苏联的传统食物。林俊不会说,但心里的一杆称很清楚:相比中国的饮食文化,俄罗斯食物都还处在“原始社会”。吃个几天黑面包加牛‘奶’没问题,但要一年到头这样?林俊可受不了!

士兵们这会在吃什么呢?林俊也清楚,视察部队的时候也吃士兵一样的食物,那样的情况自己不会挑剔,但口味和质量实在有些让他难以忍受。空军里的空勤人员吃的还好些,在这点上全世界都一样,但陆军一般部队就不怎么样了:和平时期还凑合,要是打仗能吃饱都难。

现在苏联不可能做到美军那样的系统军粮供应,在林俊看来同美国相比苏联红军的伙食供应也就处在南北战争时期的水平。大量的食品供应不是美军作战部队那样的“罐头盒子”配套供应,而是散装搭配,标准是有,但真正想在战时全部供应,除非你守着方面军级的后勤转运站才能做到。

阅读苏联英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