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英雄

〖苏联英雄〗

第三百五十八章 北冰洋的惊涛5——战列舰最后的决战3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尽管俾斯麦级的火力并不出众,但德国一直在装甲防护方面经验丰富,其装甲防护沿用全面防护模式,拥有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防护尺度,其主装甲堡侧壁覆盖了70的水线长度和56的舷侧高度,同时装甲总重量达到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比重,占标准排水量的4185。

此外“俾斯麦”级在实现大防护尺度的同时,依赖大防护尺度提供的空间补偿,将主水平装甲安排在第三层甲板,让其与主舷侧装甲同时重叠在弹道上,使舰体要害部位的防护也得到了很大强化,超越同期建造的其它战列舰。它的鱼雷防御系统设计为抵御250公斤tnt的水下爆破,实际上却可以抵御300公斤烈‘性’炸‘药’(其膨胀系数为tnt的25倍)的爆炸!

虽然“俾斯麦”号的装甲厚度系数一般,但它地装甲材料非常优秀,享誉世界的“德国钢”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三百五十八章 北冰洋的惊涛5——战列舰最后的决战3 (第1/3页)

德国人延用一战的经验,使用较轻的弹头来达到较远的‘射’程,以便与对方大一级口径的主炮抗衡(一战时地280,这次的对抗目标是英国地406(纳尔逊级)。‘射’程差距是拉平了,只是英国人的新式战舰不再是一战时轻防护的货‘色’。纳尔逊的406炮在20000码上就可能将“俾斯麦”级开膛,而“俾斯麦”级在15000码上都未必能把对方怎么样(对于这一点。德国就没制造406毫米舰炮的经验,要是船等炮显然不现实,德国设计师还是很高明地。l小说]而“纳尔逊”级在海战中要是同“俾斯麦”级抢占t字头,用脚趾头就能想象谁能赢,纳尔逊”级地特别设计有点“先见之明”。)

由于德国是自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以后首次建造纯正的战列舰。为了降低风险、保证研制进度。尽量采用了现成地技术:主炮塔采用前后对称呈背负式布局,前后各布置两座。这种布局在二战比较少见、也常被人诟病。称采用这种布局不利于减少舰体长度与装甲带长度,但这也是出于它自身的特殊原因与特殊的作战需求。

德国有自己的实际考虑:自己的战舰数量不可能与英国抗衡,出现寡不敌众不可避免,多炮塔可以有利于攻击分散目标,散布‘精’度也更好。可是主要原因还不在于此,‘射’界才是主要因素:在撤离作战中采用33布局就有可能导致6‘门’主炮无法‘射’击,这是很致命的。此外33布局只要损坏1个炮塔战斗力就下降三分之一,而双联装只会损失四分之一。“俾斯麦”级主炮最大‘射’速很高,最小仰角‘射’速为3发/分,最大仰角‘射’速为23发/分,达到同期战列舰(包括任意角度填装的法国战列舰)的最高水平。穿甲弹采用的是“高初速轻型弹”,在中近‘交’战距离拥有很好的威力,但远距离的着靶存速‘性’能相应降低,加上它的弹道低伸不利于远距炮战,在一战后建造的战舰主炮中属于中游,弱于大和、衣阿华和维内托级,和黎塞留级、南达科它级大致相当,但强于乔治五世级、纳尔逊级、前卫级甚至狮级。

正因为“俾斯麦”号发‘射’的穿甲弹是远距离穿甲能力较弱的“高初速轻型弹”,“苏联”号的装甲炮塔顶得住,如果是重型弹设计就不好说了!

阅读苏联英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