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英雄

〖苏联英雄〗

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材小用”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弹壳是枪弹上最复杂的零件,用于装填发‘射’‘药’,并且把弹头和底火连接在一起,发‘射’时还要承受火‘药’燃气压力和枪械自动机的力量。别看它看似简单。生产工艺还是相当复杂的。

林俊知道这会红军的枪弹消耗已经达到一个天文数字,就是后勤部‘门’加班加点的生产。前线部队还是不得不发出“节约***”的命令。

枪弹弹壳不像炮弹弹壳,红军在作战中被回收的情况有,但并不普遍。铜资源到处都要用,枪弹生产部‘门’已经面临铜、锌配给不足的难题。

其实不用林俊想到,后勤的同志和各家工厂在战争开始后就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这会还在飞机上的林俊其实到了莫斯科后会松口气----同志们因地制宜,有些工厂已经在使用覆铜钢钢板制造弹壳,有些工厂就用涂漆钢弹壳工艺,只不过这会还没来得及被送到一线部队而已。

由黄铜改为覆铜钢或涂漆钢制造弹壳,对于战争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节约了成本,同时也有利于避免战时铜资源“打架”、供应不上的风险。

和平时期枪弹生产的工厂数量没有如今这么多,很多工厂都是临时征调转产;苏联的国土又无比巨大,战争中各地区的资源调用显然也会受到地域因素和运输的巨大影响。这才导致各地不同的军工厂想不同的法子,为了速度和节约资源。

黄铜供应能够保障地工厂还是继续生产黄铜弹壳,像位于哈萨克斯坦的几家枪弹工厂,供应指标能够按时运达,搞覆铜工艺或者搞点钢板。对于整体战略而言,这里还不如用黄铜。

在距离黄铜生产冶炼生产基地过远的工厂,与其等不能定时送达、数量也不能保证的黄铜板材,还不如干脆“‘逼’起来”研制涂漆钢弹壳。

在化工、电镀有一定基础的地区,工程师和技工同志们就搞覆铜或鎏铜工艺----发挥同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几年前林俊的几大叠图纸就像一股旋风,改变着苏联步兵基础武器的装备和生产体系,但当时林俊意识里地一项担忧现在已经部分显现出来----战争中消耗的***很大部分来自平时的囤积和库存。原来红军步兵主要装备的基本是单发地莫辛-纳干,一下子跳过半自动步枪这个阶段。一线步兵部队的火力是猛了不少,但这***消耗量也是极剧增加!

这会在苏联有多少家工厂在生产76239毫米步枪弹弹壳?具林俊所知已经超过80家,而枪弹“总装”工厂大概是这数量的三分之一强,不过这两个数量都在不断的增加,分开生产的体系也正被一条龙的联合体取代,因为前线的消耗‘逼’着装备部不断扩大生产。

到目前为止,那80多家弹壳工厂使用的原料还基本都是黄铜。这和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弹壳生产厂一样----对于枪弹生产而言,黄铜具有地良好延展‘性’和其工艺特点是非常重要的。[la]但是,显然德国人地思维走在了苏联的前面----他们估计是***的,德国生产黄铜的金属资源并不十分充足。而苏联呢?铜、锌等矿藏储量虽然处于世界前列。但矿藏不是挖出来就能用的!

不算那些规模小些的铜矿,单单够得上世界级的大铜矿苏联就有三个:赤塔州的乌多坎;苏联东部地区北极圈内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西北部、叶尼塞河下游东侧的诺里尔斯克-塔尔纳赫;哈萨克斯坦的科翁腊德巨型铜矿。

虽然不能和智利相比,但苏联不缺铜,每年的产量也不少,但现在还是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

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材小用” (第1/3页)

。林俊父亲的评价似乎不高----没力道!

谁都知道,那会越南军队中ak47和akm突击步枪使用的***有三种来源:越南战争中中国支援地(单单枪弹就超过12亿发!)、苏联提供的的和自产的。

林俊父亲和战友们称其缴获的苏联造子弹为“绿皮”,因为它的弹壳采用的是涂漆钢弹壳,和自己配发的子弹很好区别,更不用说弹底的俄文字母标记。越南生长有不少楠竹。还超级硬。林俊父亲和战友们曾经在作战闲暇时使用苏联造子弹做‘射’击试验----在百来米的距离上,“绿皮”很多都无法彻底穿透大号地竹子,而中国造子弹能轻松的彻底‘射’穿两层纤维壁。其中地原因林俊父亲和战友们并不了解,也没心思和功夫去了解,但这也导致了一个现象:在***供给充足的情况下,他们从不拿缴获的“绿皮”作战,虽然“绿皮”完全能够在自己手中的****冲锋枪上通用。

而这会,林俊手里在把玩的那发枪弹就是涂漆钢弹壳!

阅读苏联英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