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英雄

〖苏联英雄〗

第六百零六章 新发现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科什金研究了一会德国坦克的车体,脑子里不停地在考虑自己的t34如何才能摧毁这个钢铁怪物!

“难!技术上处于劣势!至少防护上没得比。”

抬头看到那个炮塔给放了下来,摆在车体后边粗大枕木垫起的台子上,工人们取下了上头粗大的钢缆。

炮塔上那‘门’具有长长炮管的坦克炮非常显眼,“显然是是德军88毫米高‘射’炮的衍生型号,那些高‘射’炮给我们的坦克造成的麻烦已经够多的。”

德国88毫米高‘射’炮使用穿甲弹平‘射’,就是对于“斯大林型”和早期的kb都是非常危险的,更不用说t34!还好,那些高‘射’炮自己没长‘腿’也没长盔甲,跑不过坦克、挡不住炮弹。

“在这,你有什么想法?”

科金在边上一脸神秘的微笑,而科什金顺着他指的地方看过去,眉头都皱到了一块,不过就一会功夫,他抬起了头。

科什金伸出手,“约瑟夫-雅科夫列维奇,这是为我们这么些年来的较劲做个了结,今天我不得不承认,你是位高尚的同志!”

话说得非常郑重:刚才他观察了那个地方一会后,明白了科金为什么会说那几句不着边际的话:新生事物的诞生有时候是非常偶然的,有时候偶然的发现能改变很多!

如果科金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发现他可以自己藏着研究,基洛夫工厂的技术力量足够了——但科金这次没有那样做,而是同科什金分享自己的发现,显然将国家利益放在了最高位置,而不是自己的荣誉和业界里的地位。

偶然发现,就像榴弹发‘射’器的发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的,约瑟夫-雅科夫列维奇,对于这点我不否认。”

既然摊开了说,那科什金也没必要对这个委员会里的上司遮遮掩掩的:两人间的斗争多年以来都可以用充满硝烟味来形容!

“米哈伊尔-伊里奇,今天我不是和你来做斗争的,作为一名让我可以说佩服的坦克设计师,我这里有个问题需要你一同来解决。”

科金的话让人更不明白了。

“你也上来,我在这里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发现。”对争斗的事,科金突然又不说了,伸出手把老对手也拉上了坦克。

“是呀,好消息,不过不能老指望对手出问题……”

几分钟后就来到一片空旷的靶场,车队在一辆虎式边上停下。科什金一下车看到远处几百米外还有一辆虎式,估计是作为靶子给打得千疮百孔了!

不过科金没先去看那个靶子的意思,而是爬上这辆还能开动的虎式车体前部——炮塔两边的“万字”已经用油漆涂掉了,换成了两枚大大的红五星。

“米哈伊尔-伊里奇同志,我们斗了也有不少年了吧。”科金站在坦克上对着下边的科什金说:他喜欢高高在上的感觉,不过这回倒并不是有意的。

这下科什金有点不明白了,科金为什么会在这里说这样的话?连附近的同志也有点想不明白——作为苏联坦克工业中最有名气的两名设计师,这明争暗斗多年是众人皆知的秘密,不过没人会摊开了说而已。

两边的随同人员一阵寒暄后,两位主任设计师都显然不想‘浪’费时间,切入正题。

“委员会要我放下手头所有工作来一趟列宁格勒,你看我这是最快速度赶来了,德国人的新式坦克在哪?”

科什金边走边说,他指的“委员会”就是坦克工业人民委员会,那里发出的命令他只能接受——要命的是科金还挂着个委员会副主任的头衔。

科金带着科什金往边上的车间里走,“我们已经对一辆报废车进行分解,结果很让我担忧,特别是对于你的t34。”

一群人一走进车间,科什金就看到车间中央一个庞然大物正在进行拆解,工人们正把一个巨大的炮塔用横车移走。

这里有一个理论上的问题:炮弹出膛速度越高穿甲能力越强,其他数据似乎不影响穿甲能力。而实际上在实战中,其他的数据、比如炮弹的直径与装甲厚度的差值也决定了穿甲能力——差值越高、穿甲能力越强!

如果穿甲弹的直径超过装甲厚度,在一定距离内装甲一定是可以被击穿的!德军的88毫米穿甲弹在实战中一旦击中t34,就是在非常远的距离,炮弹直径和装甲之间的差值导致t34大倾角的装甲也挡不住遮阳的炮击!

“备弹92发,我们发现的大约一半是高爆弹,还有一半是钝头穿甲弹。”科金说,“走,我们去靶场。前几天我们就已经做了各种炮击实验。”

到靶场需要乘车,不远。车里科金说:“那辆还能开动的我们做了各项机动‘性’测试,公路能跑时速38公里,越野时速在10至20之间。行动机构压力过大,很容易出故障,我们就已经修了几次。油耗超大,一次加满油公路跑140公里就没有了。”

“那对我们的部队是个好消息。”

近点穿透能力会强些,但相对的——大角度下钢板厚度等于更厚了!

科什金正低头仔细查看一道切割缝,听到科金的话说:“那比我们已知的任何其它国家的重型坦克顶部都厚,都赶上四号坦克侧面装甲厚度了。”他作为一名设计师,立刻看出些名堂:这辆坦克的装甲用的是蚁连接形式,结构‘性’能非常好,这些焊缝的质量也很高!看来德国工人的技术一级‘棒’!

他都已经站到坦克车体上头去了,拿出随身的一把小刀,试着刮了刮钢板,得出的结论是它非常坚硬!

科什金的小刀可是很有讲究的,硬度能和三棱刮刀相比。

看到科什金的举动,站着的科金说:“我们已经做了钢材‘性’能测试,合金钢,说实话比我们基洛夫工厂出的装甲钢板还要更加坚韧些!”对于这点科金不用自欺欺人,科什金的心理也清楚——哈尔科夫的钢板同基洛夫工厂生产出来的属于半斤对八两,说不上粗制滥造,但绝没德国装甲钢的质量优良。

“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显然是最初型的试制型号。”

科什金一眼就被眼前这个正被拆解的大家伙吸引住了,几步走上前看了起来。

“约瑟夫-雅科夫列维奇,有没有得到它的基本参数?”

先把个人“恩怨”放一边,看到坦克科什金脑子里就没其它东西了。

一旁的科金都不用看记录本,张口就能报出来:“车体前方装甲有102毫米厚,炮塔正前方厚度135毫米,要比德军原来的中型坦克前部装甲板厚出不少,相较之下新式四号改进型坦克的车身前部装甲也只有80毫米,炮塔正前方只有57毫米。”

边上的都没有说话,因为科金同志一脸严肃、一言不发——在基洛夫工厂,科金的权利要比厂长和党委会都要大!绝对的权威!

更不用说他还是伏洛希洛夫元帅的‘女’婿。

一辆汽车驶近停下,从后座上下来一名身穿少将工程师***的中年军官,这就是今年44岁的天才设计师科什金。

“你好,米哈伊尔-伊里奇。”科金今天很大度,lou出笑容上前先伸出了手。

“你好,约瑟夫-雅科夫列维奇。”

科金走到车体侧面,“这是个怪物,两侧装甲和背面一样厚,都是82毫米,这样的厚度应该能够在正常‘交’战距离抵挡住我们的绝大部分穿甲弹。”

指了指正被移走的那个炮塔:“炮塔还有个宽大的长方形护盾,厚度达到135毫米,和后边102毫米厚的炮塔装甲是正面重叠的,穿甲弹想从正面贯穿它的炮塔几乎是不可能的!”

说着对边上一名技术员说:“让横车把那个炮塔放下来。”

“是,主任。”技术员立刻跑去横车‘操’作室。

“车顶的装甲厚度在25至40毫米之间,我们的目前主要装备强击机的23毫米航炮用穿甲弹,要想斜向击穿它的顶装甲非常困难,据我所知,配备mП-6航炮最新式的穿甲燃烧弹在400距离上对装甲板的理论穿透值是25毫米,对付它很困难。”

第六百零六章 新发现 (第2/3页)

格勒郊区,基洛夫工厂试车基地。列宁格勒的‘春’天还没有到来,但郊外空气中已经能够闻到一丝‘潮’湿的气息。小河里的冰已经开始融化,树林里还能看到少量斑驳的积雪,草地已经lou出大半,但还是一片枯黄,新芽还没长出来。

今天基洛夫工厂要来一位客人,接待地点选在了郊外的试车基地,而不是厂区办公室。客人似乎很重要,因为连34岁的少将工程师、苏联副坦克工业人民委员会和坦克工厂主任设计师约瑟夫-雅科夫列维奇-科金都在一间车间外迎接。

没有在主厂区是有原因的,因为这里存放着前线运来的4辆德国重型坦克,正在进行各项测试。

这次倒不是莫斯科会有哪个大人物会抵达基洛夫工厂视察,科金是在等待他职业设计领域一直以来最大的对手,和他一样的苏维埃天才坦克设计师:t34坦克总设计师、哈尔科夫坦克制造厂主任设计师、少将工程师米哈伊尔-伊里奇-科什金。

阅读苏联英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