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144章 给老朱挖的最后的大坑(第一更求票)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换句话说,就是不许扰民,不许鱼肉百姓。

商税主要集中在盐,铁,豪商,作坊上面……是典型的抓大放小,这是非常合理的。

只是碍于官吏的能力和品行,很多该抓的大鱼,也抓不上来……当然了,到了明朝中后期,情况就更遭了,收不上税,反而会被视作善待“百姓”的好官,跟朱元璋的初衷已经完全背离了……

如今银行的出现,给完善商税大网,提供了可能。

“陛下,目前臣预收了三千贯商税……却不知道如何处置,故此来向陛下请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千贯太少了,若是能多几倍就好了。”

老朱自言自语起来。

按理说收商税,当然是好事情,而且越多越好。

老朱巴不得每个商人都能给他的国库提供贡献呢……可现在的问题是许多大商人,并没有接受银行,他们不愿意把钱存进去。

柳淳能收的这点税,全是靠着大宁商品的买卖换来的……试想一下,假如整个京城的大宗交易,全都纳税,又该是何等恐怖的数字!

所以古代大多数都主抓几项主要的生活必需品,比如盐铁铜器酒曲茶叶等等……施行专卖,最多收点过路费,至于什么营业税啊,增值税,那是想也别想。

另外一方面呢,如果非要征收,就会出现官吏趁机盘剥百姓的状况……比如在洪武七年,彰德府课税司向老百姓用的茶叶,枣子,饮食之物征税……一下子惹恼了朱元璋,老朱大怒:“古谓聚敛之臣甚于盗,正此等官吏也!”

立刻将课税官吏缉拿下狱,严惩不贷……后来老朱又降旨,自今如军民嫁娶,丧祭时节追送礼物,染练自织布匹及买已税之物,或船只车辆,运自己货物并农用之器,各处小民挑担蔬菜,各处溪河小民货卖杂鱼,民间家园采用杂果,非兴贩者,及民间常用竹木,蒲草,器物并常用杂物,日用食物,俱免税……

通过老朱的旨意,可以看得出来,洪武皇帝对待商税的态度。

普通百姓,织布,打渔,编草鞋,席子,卖点红枣,鸭梨,蔬菜……这些东西,是一律不准课税的。

当问题来了,如何让商人接受银行呢?

下旨意逼迫吗?

谁不配合,就严惩不贷,抄家,杀头……老朱不是没想过,只是直觉告诉他,未必能行!

“太子,你怎么看?”

朱标忙道:“父皇,能收商税,固然是好事情,银行能协助充实国库,更是令人欣慰。只是儿臣还没想通,为何商人

第144章 给老朱挖的最后的大坑(第一更求票) (第2/3页)

收不上来!

农民土地放在那里,一年产多少粮食,明明白白。

商人就不行了,他们每天都在交易,有多少入账,多少出账,该怎么核定税额,全都复杂无比。

而按照历代衙门的编制,就算户部的人员膨胀一百倍,也未必能够用。

阅读奋斗在洪武末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