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

〖明末之虎〗

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带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带 (第2/3页)

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挂“征虏将军”印这个倒还不算什么,因为在明末之时,其本上重要位置的总兵,都可获得挂机将军之衔。如祖大寿在锦州,就敕封前锋将军,挂前锋将军印。再如前山海关总兵满桂,就曾挂征虏将军印,以及在后来真实历史中,敕封的平贼将军并授印的湖北总兵官的左良玉。此外,得到敕封将军号授印的有不少,象秦良玉曾得到敕封镇东将军并授印,其子马祥麟敕封骠骑将军并授印。一众挂印将军之中,唯有马祥麟是以副总兵之职,挂衔为骠骑将军印的。当然,他身份有些特殊,一来他是土司,朝廷赏其将军印多有拉拢之意。二来秦马两家,三朝以来对朝廷忠心耿耿,屡屡发兵勤王讨逆,为王先驱,这个敕封的骠骑将军,有很大原因是朝廷出于对他家族的嘉赏。只是,皇帝要给自已加封为世袭的伯爵,这可不得了。话说从周代时,中国就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制,而后世的西方贵族等阶制度,其实不过是按古代中国爵位名称翻译过来罢了。当然,因为近现代史中,西方的文明与科技十分强盛,远超满清治下的中华,所以世人反而西方爵位制度更为了解,有不明其故者,甚至以为爵位制度是从西方演变到中国的,是为大谬也。这五等爵位,时历千年,基本没有变动,只不过到了明朝时,朱元璋嫌五等爵位太过麻烦,于洪武三年,定封爵之制,分公、侯、伯三等,罢子、男不置。有明一代,受公、侯、伯爵者除功臣、外戚外,还有宦官子弟与少数民族首领。受封而领铁券者,为世袭封爵,否则为流爵。袭封则还看其是否有诰券(诰券又称丹书,这便是丹书铁券的由来)核定世流降除之等。爵位世袭,或世代同袭此爵,或降等以袭,如封侯而世袭伯。只不过,朱元璋担心封爵太滥,故强行并规定,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故而,在明朝,连流爵都相当难得,更不要说还给诰券铁券之类的世袭爵位了。要知道,原宁远伯李成梁,在东北与蒙古人打生打死一辈子,才换来这个伯爵之位,并且还是流爵,其子李如松并不能继承。李如松最终能封为宁远伯,还是因为万历二十六年时,时年五十岁的李如松,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后,朝廷为了表其援救朝鲜与打击蒙古人的功绩,才追赠少保、赐爵宁远伯。当然,到了南明之时,由于皇帝手下无兵无势,为了拉拢各地军头,才开始滥封爵位,导致朝廷那原本十分贵重的名爵,成为大街上的地摊货。现在崇祯皇帝给了这般年轻的李啸,那世袭的伯爵之位,堪称十分难得的荣耀。只不过,在李啸心下,真正最让他为之震撼的,还是朝廷擢升自已为登州府总兵官之职。如果,朝廷只是擢自己为登州府的团练总兵官倒不算什么,此时大明各镇总兵众多,各地已渐成滥觞之势,象李啸自已,从前便曾是赤凤总兵。让李啸完全没想到的是,崇祯竟会这般信任自已,给自已封的这个总兵官,竟然是大大违背祖制,给了自已军权与治权一把抓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说好听点,算是个实权节度使,说难听点,无异是一个藩镇般的存在。其实,对现在的李啸来说,崇祯将登州府交给他管理,他心头并没有多大的喜悦。因为现在已有台湾与济州的他,已不象前几年那般对土地极度渴望。现在的他,除了只想获得那登州城以建造船厂与驻守水师外,对于获得土地贫瘠的登州府各州县卫所,兴趣并不大。当然,皇帝能把登州府交给自已治理,却也是难得的好事。能得到更多的土地与百姓,李啸自是笑纳。李啸心头,迅速地开始思量起来。这崇祯皇帝,这般安排自已,却是究竟作何打算?“李啸,还不快领旨谢恩。”中年太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读明末之虎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