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第八百八十四章 阿拉伯商船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它是迷失了方向,还是被风浪吹得偏离了航线,或者是要去爪哇海的某个港口?

对于船长先生的疑问,张楠给出了“符合常理”的解释后,一指几海里外的货船,“泰兴号是为了躲海盗沉了,下边这艘或许是被海盗劫持了。

海盗嘛,自古就有,这些瓷器可是价比黄金,换成是我,我也抢!”71

对这话,在场的所有美国伙计没一点意见:不仅仅因为张楠是老板,还是个非常不错的老板,更因为张楠说的本来就是很多欧美人都知道的事实情况。

阿拉伯贵族一千多年前就能用上从华夏进口的瓷器,但欧洲人……

就算国王们,那也得再等个好几百年!

那都还是要从华夏进口,路途遥远且危险,运回欧洲后更不用说价格及其昂贵!

远的不说,三百年前的欧洲,普通大众的餐桌上压根就没什么像样的餐具,使用的多是卫生质量不合格的陶碗。

但有个问题,是空下来的菲利普船长提出的异议,或者说是对一个明显不符合常理的情况的疑问:“老板,要是下边的是阿拉-伯货船,它怎么跑这来了?”

是呀,这可是个问题!

这里是勿里洞岛海域,如果这船从华夏出发后要去中东地区,它就不该在这里出现!

这里远离新加坡海峡和马六甲海峡,按照通常海上丝绸之路航行的路线,商船应当绕过现在的新加坡,之后穿越马六甲海峡。

但海底下那艘船却向东南方向偏航行驶了300多海里,这不符合常理。

那时候欧洲各种流行-病横行,很多人都认为餐具都是原因之一。

那些贵族阶级虽然能使用银制餐具,但银制餐具易氧化发黑,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一日三餐:倒胃口,仆人们得花大量时间在擦拭餐具上。

那时候华夏冰清玉洁、极其卫生的白色瓷质餐具传到欧洲,全欧洲为之倾倒,视之为“白色黄金”。

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在追求华夏来的瓷器。

而在18世纪初,欧洲大量从华夏进口外销瓷,甚至导致很多国家财政拮据,不少国家还呼吁抵制华夏货,而私底下,想尽办法“山寨”华夏瓷器。

那些大号盘子的器型我看着就有点别扭,说盘子太深,说碗又稍微浅了点,我想着就是订货方的要求大概那时候的阿拉-伯人就喜欢这样的。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我记得有资料里统计,以前在东南亚、中东和东非多个国家都出土过铜官窑的青黄釉彩瓷碗。

不过在华夏国内,除了窑址所在的长-sha和将产品销往海外的主要贸易港口扬zhou出土了比较多的铜官窑青釉彩瓷碗,其他地方几乎就没这种瓷器。

我估摸着这种铜官窑的青黄釉彩瓷碗,就是种专供外销的产品。”

拍了下保罗的肩膀,“就和边上那条泰兴号里装的德化窑青花一样,就是出口创汇的,专门卖给你们这帮不会造瓷器的家伙!”

实际上,对华夏瓷器的仿制更早就有,马可-波罗的日记里就记录了瓷器的存在,回欧洲后还大为宣扬瓷器的好处,助推了欧洲人的热情,其中尤以意大利的美第奇家族最疯狂。16世纪就仿制,但很快因为资金耗费太大,很快就停了下来,目前传世的只有60多件。

后来荷兰、英国、法国、普鲁士等国纷纷跟上,开窑建厂,继续模仿。

为了得到华夏瓷器生产的秘密,欧洲国家还前赴后继一般不断派出间谍,专门刺探华夏瓷器生产的情报。

经过两三百年的前赴后继,欧洲人才成功。

华夏大唐那会,阿拉-伯世界文明还算好的,欧洲正在黑暗时期的中世纪早期煎熬呢,老板这么说,美国伙计们得认。

第八百八十四章 阿拉伯商船 (第3/3页)

不过这些碗里线条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线条和绘画,其实是一种古代阿拉-伯文的变体图形,意思很经典,文字的大意是真-主-伟大。

要是不出意外,这船就是做阿拉-伯生意,跑中东的货船。

可能下边的沉船就是阿拉-伯船,唐朝时候华夏海船跑远航有,但不会很多,卖房市场,不冒危险远出重洋就能赚大钱。”

说着,手指头轻轻敲了敲碗壁,又道:“很有意思,1000多年前华夏唐代一处内陆窑口的瓷器上出现阿拉-伯文,我想着应该是当时已经有订单式的生产流程,中东客商在大唐下订单的同时,对造型和式样提出了要求。

阅读古董商的寻宝之旅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