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第八百四十二章 倒过来的看走眼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这下张楠才开始仔细端详手中的这个大碗,“这是个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的大家伙……

不对,有点意思。”

顺手就从桌子上取过个放大镜,仔细看: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白中泛着点青。

张楠眉头皱了皱,“这是亮青釉。”

心里想,再用手仔细去感觉釉面的触觉,然后……

苏麻离青,大名鼎鼎,对当时的明帝国而言就是种纯进口青料,含铁量特别高,含锰量低。

苏麻离青一般发色深沉浓艳,而且含铁量高容易使发色呈现更亮的深蓝色,色料凝聚厚的地方还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听到这话,同在庄园里的关兴权过来凑热闹:他把直径十七八公分的洗盆倒过来,底上没字。

关老大也看资料,知道这汝窑瓷器珍贵,好像后世就有人喜欢在汝窑瓷器的底部写字。

还有那个十全老人,还喜欢在五大瓷底部刻字的:甲、乙、丙……

分级。

至于仿制品,有些还会落下底款,乾隆就爱那么干。

“关哥,这趟我们的专家大概看走眼了,这东西可能不是清代仿的,宣德正品都不一定。”

关兴权没说话,就凑过来多看了两眼: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是俗称的“橘皮釉”。

张楠手里拿的是个30倍的放大镜,能够看到釉面里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有些甚至都是小气泡擦大气泡。

“应该就是宣德年的,我记得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好像几乎都是这种釉面。

还有这青料,这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混合了华夏国产的钴料……”

正版被越吹越高,其它不管你是哪个级别的山寨货,都不大上的了台面了。

这洗盆就放一边暂时不去理会,再打开个木盒子,里头垫着厚厚的海绵。

清单上写着:清仿明宣德青花大碗,2000美元。

一打开,是个口沿直径都有23公分的青花大碗!

倒过来一看:大明宣德年制。

送来的清单上写着:500美元,华夏清代仿制汝窑器。

雇佣的专家还是有点水平的,大概是看这件器物外形漂亮,所以给留了下来。

“这种仿制的不少,官仿官,这件还行,能有个七八成像。”

这边关兴权听到“还行”,就把洗盆往桌子上一放,问到:“又是个乾隆的?”

乾隆,仿制大户、捣乱天王,在关老大心里都挂上号了。

这趟没有家具,箱子很小,就几件瓷器。

一件汝窑的洗盆,四瓣花形状,宽圆唇外翻,直壁略内缩,平底衬扁足。

外观平稳,看着端庄敦实,满施天青釉,釉层肥厚、釉面匀净,釉质滋润。

张楠对宋代五大名窑也就是一知半解的水平,但这样也看得出这玩意不会是宋代的物件。

“十有八九清仿的。”

“我看不像,可能是他老爹雍正的,乾隆风格有点飘,这个洗看着敦实,风格也朴实,和眼雍正年的仿品风格有点像……”

张楠只是一知半解,不过这口气听着是还能来个“十有八九”?

原因简单,有空多跑博物馆,那里的展品就是最好的老师。

“……这东西其实不多,不过也没多大价格,大概正品太稀缺,高仿版也不受欢迎,山寨版的更多,结果市场有点乱。”

说到这,张楠脑子里突然蹦出有关“小龙女”各版本的段子,用到这汝窑瓷上还真贴切:仿得太多,自个把自个给玩残了!

第八百四十二章 倒过来的看走眼 (第2/3页)

视网专人送来的一箱子古董到了:都是张楠在南海、澳大利亚和南美洲转圈的时候搜集的。

因为老板不在美国,所以这些物品是专家们做决定购入,价格不是特别高,就不知道老板看不看的上眼。

如果老板不喜欢,这些物品电视网就去会处理掉,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上拍。

之前张楠接到过亨利的电话,送货的人中还有电视网驻纽约的管理层人员。但就算这样,物品还是经过了仔细检查之后,才交到张楠手里。

阅读古董商的寻宝之旅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