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无敌前传

〖中华无敌前传〗

第六十五章:“柯立芝繁荣”和“大跃进”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由于采用了一种被我称为“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的经济制度,使中国几乎所有重工业均掌握在国营企业手中,民营资本则几乎全部进入轻工业和商业中。由于政府强有力的经济政策,使中国工业在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成爆炸式的增长。作为工业中的战略支柱之一的汽车工业,除了载重汽车外,由于中国普通平民当时的购买力还严重不足,在汽车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轿车工业成为限制汽车工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想到了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车型――微型汽车,于是提出了从两个方面同时着手的办法。第一就是大力发展汽车出口,第二就是开发微型汽车。发展微型汽车的一个技术瓶颈就是发动机和变速系统的小型化,这在目前国外还没有解决,当然这也与他们还没意识到微型汽车带来的经济效益有关。但经过大力攻关,且在德国工程师和技工们的帮助下,终于在22年由绥定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动力系统分公司成功地研制出“WF-22”系列微型发动机和变速系统。

该系列发动机全重为119公斤~168公斤,功率为34~52马力,采用四缸,www.44pq.com~www.44pq.com。这种具有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发动机使中国微型汽车工业得以迅速发展。到1925年,已达到年产微型轿车(类似今天的奥拓)45000辆,微型货车(也就是今天的微型面包车)80000辆,使中国平民购车不再成为天方夜谭。加上年产载重汽车12万辆和较高级的轿车1万余辆、越野车3万余辆,使中国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时的汽车年产量达到了29万辆,摩托车50万辆。这个数字已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日本(年汽车产量不足10万辆),居世界第二位!但仍远不如美国,其当时的年产量已达到了1900万辆。

公路网的不足也是限制汽车工业发展的巨大瓶颈,所幸的是,我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这两个五年计划中占相当大比重的规划就是道路建设,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时,中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50余万公里,并有7000公里左右的高速公路,当然还有几十万公里只能通微型汽车和拖拉机的乡村道路。除西藏地区外,基本实现了县县通公路,并在长江的南京、武汉、重庆等地建起了6座铁路/公路两用跨江大桥,在黄河也建成了9座黄河大桥。

铁路建设也成果喜人:二五计划结束时,全国铁路通车里程为12万公里,尤其重要的是修通了贯穿西北和西南的碎西线(碎叶至西安),贯穿蒙古的京余线(北京到余吾/贝加尔港),使祖国边陲不再是交通不便、物资奇缺的地方。逐渐完善的交通网络也为国家物资流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港口建设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海参崴、大连、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湛江等七大港口已达到年吞吐量为100万吨的规模;内河港口如南京、

第六十五章:“柯立芝繁荣”和“大跃进” (第2/3页)

成为上层阶级和中产阶级的居住区,它们的发展及其独立性,同时抑制了中心城市的扩大。

而中国的发展与美国不一样。由于中国是从一个纯农业经济开始进入工业化经济的国家,因此,许多基础设施极不健全。铁血政府为了尽快实现工业化进程,不得不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使用。而且国家首要发展的是以军事工业、装备工业、能源工业等为主的重工业,加上国外先进技术和大量资金的涌入,使中国的重工业发展非常迅猛,甚至达到了令西方国家担忧的地步。

从21年开始到五年后,也就是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的工业生产率提高了50%,农业提高了20%,流水线生产模式已经占整个工业的70%。由于大量引进美国的工业技术以及大量德国工程师和技工的涌入,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工业的技术突破和改造。接着紧跟美国进行了工业管理革命,大多数工业企业由拥有极强专业技能的经理来管理。由于直接采用了新式工业,使中国工业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腾飞。

工业带动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到25年,中国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达到了22个,从16年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时,总共有约4000万人从农村进入城市。但与美国不同的是,大城市的卫星城市并没有太大发展,这跟中国人的传统理念有关,其结果就是城市越来越大。比如重庆,建国前拥有120万人口,到了25年就达到了400万人,城市面积扩大了4倍;再如成都,已经建成了内环、一环和二环路,整个城市规模扩大了6倍,人口也达到了500万人。一个西南、一个东北,两个特大型的工业基地已初具规模。而沿海一带则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和轻工业及商贸中心。

阅读中华无敌前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