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无敌前传

〖中华无敌前传〗

第一百九十八章:乌亚尔战役(上)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铁木辛哥担心的中国重炮集团一直没有出现,这让前线指挥官马斯连尼科夫中将觉得铁木辛哥过于谨慎,于是下令加快行军及攻击速度,他可不想到了白天后,被中国空军炸毁在路上。但他显然没有铁木辛哥老道,埋伏在道路两旁山头上的中国炮兵前观,一直在寻找着机会。一开始,苏军尚未进入火炮射程,然后苏军的坦克部队没有更密集地集结,加上苏军谨慎,对每一个山头都用炮火轰炸一遍,再用坦克冲击,所以前观一直没有通报坐标。而马斯连尼科夫下令加速行军后,苏军的炮兵部队只能逐渐掉在后面,而坦克和摩托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铁木辛哥再一次仔细地查看了地图,从华西列夫斯基少将制订的作战计划来看,苏军必须要在正面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抢占乌亚尔镇,夺取南北两条铁路的汇聚点,以便为苏军后来的军事行动提供完善的铁路供给线路。在北面的铁路,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铁路可以直接通往泰谢特;在南面的铁路,从阿巴坎也可通往泰谢特。两条铁路的交汇处乌亚尔,确实是一个战略要地。抢占了这里,苏军在以后的进攻中,就可以从南北两条铁路来运输各种作战物资。

铁木辛哥越来越觉得华西列夫斯基的计划非常精典,这个计划中最重要或称为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夺占乌亚尔。为此,计划中要求在中路,以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为主攻点,集结了至少3个集团军近40万兵力。而在南路,以阿巴坎为主攻点,集结了2个半集团军30万兵力。至于北路,仅有一个集团军,以列索西比尔斯克为主攻点,更多的是起着牵制作用。而且这位少将军衔的作战部部长,似乎还特别精通战场欺骗,硬是将一个集团军的兵力通过增加无线电信号、增加伪装器材,让对面的中国人相信在北路也有两个集团军,而相应地增加了在此地的兵力。

现在苏军已经渡过叶尼塞河,并在河对岸建立了桥头堡,虽然离乌亚尔并不太远,但在航空兵的打击下,寸步难行。铁木辛哥明白只有在晚上行军,才能有效地减少伤亡,但令人头痛的是,中国的重炮集团会放过他们吗?但只有拿下乌亚尔,苏军才有足够的能力进行下一场战斗,否则,突破就只能到此为止,然后静待中国军队的犀利反击。

所以,铁木辛哥不得不下令让苏军在夜色来临之际,立即沿着铁路和公路向乌亚尔进攻。出于对中国重炮集团的顾虑,他还下令2个炮兵师携带500多门各型火炮跟随进攻部队前进。同时,他还命令苏军在南路的阿巴坎也发动进攻,必须在今晚拿下平西县(米努辛斯克)。苏军的新一轮攻势开始了。

6月6日晚23时,用了近三个小时,付出近二万人的代价,苏军终于将铁路及公路沿线的地下工事群肃清。3个坦克师、2个摩托化步兵师和2个炮兵师拉开长长的队形,向乌亚尔扑来。苏军的行动非常小心,每碰到一个山头,便会让炮兵部队先行炮击一段时间,再用坦克部队进行冲击,最后才让步兵上前占领。这样的战术动作,虽然让苏军的损失减少,但却使其进攻速度极为缓慢。到了7日凌晨3时,苏军才离开桥头堡不到15公里。

第一百九十八章:乌亚尔战役(上) (第2/3页)

防线。想到这里,他才觉得心安一些。

但事实往往并不象人们所想的那样,按照主观意愿去发展。中国军队确实构筑了庞大的地下工事群,但这个工事群主要构筑在东萨彦岭和西萨彦岭的山体内,而在沿岸的地下工事群也不如苏军所想象的那样庞大。毕竟,在冻土地带建设这样的工事群,还不是中国一个西北战区所能承担的。因此,在叶尼塞河沿岸地区更多的是前沿地下永固炮兵阵地、藏兵洞、防炮洞、小型地下仓库以及密密麻麻的交通道。本来这些不太大的地下工事群,在传统的工事建筑构造条件下,是无法抵御数百万发炮弹的打击的,但中国军队则在主要的人员及装备所在地,用厚厚的钢板及钢筋水泥构筑起永固工事。而且在沿岸地下工事群里,并没有太多的兵力。

在西萨彦岭和东萨彦岭的山体内,则藏有总数达到30万的强大兵力,而且这些兵力还以机械化步兵和炮兵为主。这两处山脉的北麓就是铁路线,苏军要维持庞大数量的军队继续进攻,就只能通过铁路运输补给。而在两处山脉内的中国军队就可以很轻松地切断这条至关重要的补给线。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往东,直到镇西县(泰谢特),则是山脉的余脉,也就是一些丘陵地带,比较适合坦克部队的攻击,同时还是从托木斯克往东的铁路必经之地。再往北就是更加寒冷的平原沼泽和森林地带,而且没有铁路,因此双方在这里投入的兵力都不太多。

但这只是中国军队部署在第一线的兵力,为了形成梯次防御,以及逐步削弱苏军进攻势能,中国在镇西县以东集结了强大的装甲力量,整个西北战区的装甲部队几乎都集结在此。当苏军筋疲力尽地突破中国的第一线防御时,就会面对补给线被掐断,装甲部队大规模反击的境地。而在第一线的重炮部队,则可以充分利用铁路和公路网进行机动,始终保持在苏军炮兵射程之外。

阅读中华无敌前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