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无敌前传

〖中华无敌前传〗

第二百六十七章:澳大利亚战役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七章:澳大利亚战役 (第2/3页)

指挥王楷庭上也下令在默卢纳建立第一个大型后勤中转补给站。正是这个补给站的建立,是装甲部队能够在两天后,即7月7日占领爱得华弗里和斯特拉斯梅。但是到了7月9日,装甲部队协同2个陆战队师在推进到米彻尔根深叶茂北岸后,理在邓巴被数个师的美军阴住,再也无法突破沿岸防线。原来,此地位于南纬17度,已经处于美国航空兵力的控制范围之内。过度依靠航空兵掩护的地面部队,在航空火力一下子降低许多地时候,终于放缓了进攻的脚步。这种情况持续了近一周,双方不断投入兵力,在邓巴一线展开激烈的战斗,伤亡达到了十万人以上。这开始让海军心痛起来,毕竟主要伤亡的作战部队都是海军陆战队,为了立即改变这一现象,陈海甚至越级指挥,让打击群立即分出十艘护航航母,配合已经在卡奔塔利亚湾招待任务的9艘护航航母一道,重新夺取交战空域的制空权。首先攻击的是诺曼顿机场,这个大机场地停机场上,加上附近的机堡、机库等设施所能容纳的战机。使其拥有三百架各型作战飞机。攻击在夜晚进行,通过无线定位导航系统,从航母上起飞的机群轻松地找到了诺曼顿机场。虽然在十余架美国的夜间战斗机的打击下,攻击机群损失惨重,但其仍然成功地完成了任务。整个诺曼顿机场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绝大部分的俯冲轰炸机等对地攻击机被炸毁在地面上。残余地夜间战斗机和三十架陆基战斗机不得不立即转场到了东部五百多公里外的汤斯维尔机场。没有来自空中的骚扰,装甲部队立即突破了美国在邓巴的防线,并进行纵深穿插,然后垂直包围。将4个师的美国合围在邓巴到斯塔腾河之间,仅仅过了两天,不堪无限制的空中打击和炮击地美军放下了武器。越战越勇地中国登陆部队在邓巴兵分两路,一路主要由陆战队组成向东,穿越大分水岭,准备夺占凯恩斯港;另一路则主要由陆军的装甲部队组成,继续南下,进入澳大利亚地腹地。南下的陆军装甲部队一路高歌猛进。于7月20日占领了万鲁克、21日攻陷诺曼顿和格莱诺尔、23日攻占克罗伊登。然后经过两天的休整和补给后,于7月25日占领了多诺斯希尔和伊夫莱,27日进入不设防的卡贾比。30日,经过一番激战,在击溃了美军2个师近三万人的兵力后,终于夺占了交通重镇克朗克里。与陆军装甲部队在一片矿野纵横驰骋相比,向东路进攻地陆战队部队却显得步履维艰。三个师的陆战队呈三角开沿着米切尔河向上游推进,但大分水岭崎岖地地形使陆战队官兵的行进速度非常缓慢。同时美军在大分水岭各地都建有大量的防御工事,使中国的陆战队官兵每前进一步,都要与美军进行激烈地交火。到7月27日,经过一番苦战,才勉强占领了甘布拉。接着在芒加纳,又与一个师的美军进行了长达四天的激战,才驱逐了美军,进入城镇。陆战队的攻势在阿尔马登终于停滞了下来,四万余美军集结在这里,构筑了强大的防御阵地。由于大分水岭的阻隔,使陆战队的补给相当不便,而面对弹药相对充足的美军的防御,陆战队即便发动进攻,也会造成极大地伤亡。现在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一是通过海上通过两栖登陆进攻,夺占凯恩斯港;二是仍由海上发动攻势,但不进行登陆作战,仅由舰载机完成对阿尔马登的美军阵地及凯恩斯港物资中转站的攻击。澳大利亚的东北海岸,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堡礁,延缦数千公里,直到弗雷泽角为止。整个大堡礁由无数的珊瑚礁组成,其水文条件极为复杂和恶劣,根本无法在这片海岸实施任何登陆作战。因此,海军完全没有考虑通过在凯恩斯登陆解决战斗的问题,而是让简天行率领的打击群进入珊瑚海北部,在奥斯普里礁附近海域发动了对凯恩斯港及阿尔马登美军阵地的空中打击。对凯恩斯港中转站的轰炸相当成功,近二十万吨物资被付之一炬,使美军在整个大分水岭北部段的部队陷入了后勤中断的窘境。而对阿尔马登美军阵地的轰炸却有些让人无法满意,虽然大部分的表面阵地被摧毁,但真正有战斗力的地下火力点和工事则没有什么损伤。这使陆战队部队继续在这里耗上了五天,美军才因为弹尽粮绝而想中国军队投降。在8月4日占领了凯恩斯后。海军陆战队开始按照王楷庭的意思,沿着海岸线向南推进。这里是澳大利亚人口稠密地地方,获得补给也相对方便,更重要的是,能够随时获得打击群的空中支援。这一思路从事实上证明是可行的,海军陆战队投入的七个师约11万人的兵力很快击溃了汤斯维尔守军,占领了这个相对重要的军事重镇。尤其是机场被完整地夺取。使海军陆战队拥有更加丰富地战斗方式。因为大堡礁中段以外,仍然拥有一大片珊瑚礁,这使打击群只能饶过这片危险的海域,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已经无法到达海岸,因此,机场的完整夺取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陆军部队的攻击却在此时陷入了停顿。虽然陆军部队进攻的区域都是以平原为主地地形,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读中华无敌前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