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无敌前传

〖中华无敌前传〗

第二百六十八章:太平洋战争终结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第二百六十八章:太平洋战争终结 (第1/3页)

斯普鲁恩斯一直在避免与中国的打击群相遇,要知道,从中国占领了珍珠港后,美军本土同澳大利亚之间的海上联系已经被切断,自己的大航母舰队所需的弹药、零部件等舞姿已经中断补给。虽然澳大利亚拥有相当雄厚的工业基础,也能够生产出部分飞机零部件出来,但最关键的部分还是需要美国从本土运送过来。至于弹药的生产就更加困难了,美国本土的工厂拥有严格的检验检测手段和相当成熟的工艺,这不是光有生产设备就能够生产的。不过,这一次斯普鲁恩斯也知道自己的大航母舰队再也不能避战了。失去了悉尼和堪培拉等地,等于就失去了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工业基地,将会使其的补给和后勤保障更加困难。再说了,失去澳大利亚,美国的武装力量就只能退往无险可守的新西兰,而新西兰的工业力量更加薄弱。更重要的是,在澳大利亚现在还有近百万大军,一旦战败,那就意味着至少有数十万美国军人会被中国俘虏。这在政治上对美国来说,绝对是一场超级灾难,美国除了立即退出战争,将没有第二条路可走。无论哪个人上台都一样。分清利害关系后,斯普鲁恩斯在伍伦贡和悉尼接受完了补给,开始升火起锚。根据以参谋们的推演判断和各种情报汇总分析,斯普鲁恩斯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国的打击群现在正在米德尔顿礁一带海域。先前的哈尔西在与中国的第二打击群兜了几个圈子后,一无所获地返回了驻地。现在也正好合兵一处。合兵后的大航母舰队将有17艘舰队航母、22艘护航航母,而中国的打击群也因为部分航母必须返回基地进行休整和维护,使舰队航母的数量减少到10艘。这使斯普恩斯感到底气颇足。斯普鲁恩斯将手中的航母进行了中心分配,由于拥有10艘老式战列改装的“圣保罗”级舰队航母。这种航母速度相对较慢,只有25节,因此很有可能会跟不上整个舰队的速度,而造成队形分散。再加上其装甲防御能力相对强大,高于纯航母设计的其他几型舰队航母,生存能力也肯定要强的多。因此他决定以这批“圣保罗”级舰队航母作为整个大航母舰队的主力。另外所有地护航航母也全部加入舰队主力。这样,分配给哈尔西中将的航母数量就增加了一艘达到了7艘,且全部由航速较快的新锐航母组成。哈尔西地舰队被普鲁恩斯称呼为机动舰队。其任务就是四处寻找落单的中国航母或力量不强大的舰队,加以摧毁,一次逐渐削弱中地海空力量。这样分兵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在最光剑的时候,对中国打击群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历来就相当重视战场信息获取、信息共享及优势的中国军队,在推出了预警机后。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继续推出了新地信息获取装备。那就是高空远程战略侦察机。GKZ-2a型侦察机,其长长的翼展和气密座舱,可使其升限达到了惊人的17000米;2台2200马力的液冷发动机,也可使该机的速度超过500公里/小时;机翼整体邮箱设计。使其载油量达到了惊人地4200公斤,航程也达到了6000公里以上。这种飞机用来承担高空侦查任务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当然,唯一的遗憾就是其根本无法上舰,只能在水泥跑道上起降。不过,长航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也正是这种刚抵达布里斯班机场的战略侦察机,在美国大航母舰队出港的第二天就发现了目标。高清晰广角光学摄像仪,在离舰队二十余公里远,17000米上空可以很轻松的拍摄到美国人的舰队细节。美国的F7H型舰载战斗机,虽然性能不俗,可以与中国的CF-4J媲美,但对于其最大升限高度以上数千米的GKZ-2a侦察机还是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架侦察机慢悠悠的对舰队照了够,再旁若无人的返航。胶卷被冲洗出来后,判读人员立即判断出美国的大航母舰队实施了分兵。但10艘舰队航母和22艘护航航母所组成的庞大的阵容还是引起了判读人员的惊叹。至于哈尔西的机动舰队,则被航载预警机发现,位于大航母舰队右前方,离豪勋爵岛不过100公里。参谋们很快便分析出了,机动舰队由2艘“独立”级、2艘“约克城”级和3艘“突击者”级舰队航母组成。简天行在与张锐商量后,决定让第二打击群继续留在西南太平洋的岛群中,逐个地清楚美军的据点,并寻机攻击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之间往返的两栖舰队。而自己的打击群,则充分发挥喷气式夜间战斗机的优势,在夜间对美国热的舰队进行各个突破。其实,此时的美国南太平洋两栖舰队总司令里克曼。凯利。特纳中将正不顾一切地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发电,要求其立即以命令的形式召唤斯普鲁恩斯率舰队返航,用来保护没有什么生存能力的两栖舰队。而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为兹,则陷入了两难找境地。从理智上来讲,他明白澳大利亚已经守不住了,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立即将澳大利亚上的美国大兵用两栖舰队撤退到新西兰。但从感情上,他无法说服自己,一旦美国真的从澳大利亚撤退,那么就意味着美国在西南太平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读中华无敌前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