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策大明

〖天策大明〗

第一百一十五章 刘氏二锅头(三)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鱼山酒坊如果按照刘君韬这种“掐头去尾”的酿造法子,一百斤高粱差不多能出五十多斤酒,一石官制一百二十斤,那一石高粱能出差不多接近七十斤酒的样子!也就是说,十倍的利润很轻松就可以拿到,更多也不是不能,关键就要看唐宇的本事了。

刘君韬看着酒坊内忙忙碌碌的人群,鼻尖缭绕着似曾相识的酒香,恍惚间有种神游天外的感觉,心中忽然想到,二锅头这样简单的酿造法子,这些做了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酒的老工匠居然没有发现?

不过想通也很容易,这些酿酒师傅和学徒工为了生计在酒坊忙忙碌碌,赚的只是一点辛苦钱,能够吃饱肚子就已经很不错了,更别说什么过上富裕的日子,他们那还有什么劲头搞创新发明、开动脑筋?

而且,在酒坊里这种师傅带徒弟的体系里,师傅所传授的东西都是真理,那些学徒工们唯恐改动后出了什么岔子,于是传统的工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君韬记得很清楚:在北方,二锅头的确是很大众的白酒,而且大家喝它并不是单纯的因为便宜,是因为二锅头的味道的确不错。

尽管对历史进程的记忆比较模糊,但赵家三兄弟改进工艺制造二锅头的时间,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是满清康熙年间,和现在大明正统年间相隔了一百几十年的时间。

所以刘君韬大体上能够肯定,现在肯定没有这种类似的“掐头去尾”酿酒方法,自己的刘氏二锅头只要是一出货,肯定能够大卖!

此时,刘君韬已经在心中开始盘算一笔账了。

刘氏二锅头以高粱为原料,此时的高粱的价钱十分低廉,一石高粱差不多卖二百文多一点,但一斤好酒卖上几十文钱总是可以的!

第一百一十五章刘氏二锅头(三) (第2/3页)

候,第一锅的所谓酒头中杂质太多,喝下去烈性太大,又对人体有害,而最后一锅的酒尾则是太淡,已经没有酒味了。

后来,有京城的赵家三兄弟改进了烧酒的工艺,创造性的采用“掐头去尾”的工艺做出了二锅头,然后行销天下,这就是牛栏山二锅头的前身。

二锅头并不是什么顶级的名酒,其酿造工艺也并不那么复杂,而且在这个价位上足够清冽醇厚,远胜过同等档次的烧酒,另外一点,二锅头是用高粱酿造的,高粱的价钱比米麦豆不知道要便宜多少,成本已经低了很多。

这也正是刘君韬看重的一点:可以用最少的成本,赚取最大的利益!

阅读天策大明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