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大唐路

〖漫漫大唐路〗

第四十一章 光线拐了个弯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过了好半天屋里才没了动静,王小麦再次进去,老张正举着镜片进行观察。

“怎么样?”王小麦有些惴惴不安的问。

“和官人的要求相差不远了。”得到肯定的答复,王小麦终于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的步骤就是抛光了,这是个细致活,需要用到很多的打磨材料。老张一口气从随身的木箱里掏出好几个盒子来,打开一看,是各种粗细不同的粉粒,想必这就是抛光所需的材料了。

抛光的工作持续到了第二天才完成,王小麦满意的看着手里这块凸透镜,把它放在书本上,细小的文字都能放的很大。只是不知道镜片的放大倍数符不符合要求,这个就不是王小麦擅长的了,只能慢慢的摸索。

望远镜的制作比显微镜要简单,很快就完成了。饶是孔颖达听过王小麦对望远镜的描述,看到远在天边的景物竟然近在眼前,此时也是吓了一跳。

国子监众人也是围上去,争夺着看着眼前的稀奇玩意儿。

“真乃千里眼是也!”孔颖达很快给望远镜命了名。

“不不不!这叫望远镜!”王小麦纠正说。

“哎!”陆德明打断他,“望远镜哪有千里眼听着顺耳,依老夫说,还是千里眼这个名字好。”

用卡尺对玻璃片进行测量之后,张师傅便开始对其进行粗制的打磨。打磨的工具很有意思,是一件类似脚踏式缝纫机的工具。

王小麦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基本确定这东西和缝纫机的原理一样。下方是一个踏板,连接着一个传力杆,传力杆另一头就是一组简易的齿轮,齿轮上方又连接着一个砂轮摸样的圆盘。

看着这样的专业设备,王小麦暗暗咋舌,还真不能把古人当土鳖了。先是制造玻璃的工艺,刚才又是游标卡尺,如今又有一件如此精巧的传力工具,这些东西都是靠人的经验积累和无尽的摸索得出的。只是因为缺乏系统总结和整理,再加上朝代的更迭,这些东西渐渐堙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听老徐说,隋炀帝的工部尚书何稠造了一辆供其淫乐的“任意车”,杨广坐在车上不用自己动就能享受鱼水之欢。高人啊,有机会一定要拜访一下这个何稠,向他请教一下。

一阵令人牙酸的摩擦声传入耳中,王小麦慌张的逃出了屋外,他最后受不了这种声音,听了让人想自杀。

众人一致赞同下,本该属于王小麦这个制作者的命名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四十一章 光线拐了个弯 (第2/3页)

麦倒是知道,是个外戚,最后篡位成功,不过当了皇帝没几年就被灭掉了。历史课本上讲,这人推行改革,还搞了贝壳当货币,是个喜欢新鲜玩意儿的皇帝,怪不得能造出这东西。

“恕在下孤陋寡闻了,之前尚未闻听过此物。”王小麦把新莽卡尺还给张师傅。

“官人是读书人,不知此等奇巧之物也属常事,这都是些小把戏。”

“不不不!”王小麦摇摇头,“这是件精美的工具,怎么会是小把戏呢。有了这东西,就可以对细小的物件进行精度的测量,实在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创举。”

阅读漫漫大唐路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