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顺之钢铁世纪

〖新顺之钢铁世纪〗

第49章心伤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9章心伤 (第2/3页)

天哭穷的户部尚书胡克勤在一次私下的饮宴时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说出下面一番话i:“如果继续这般下去,大顺只怕就得如同旧时破落户那般将祖宗留下i的田产房屋一桩桩出卖抵押i勉强度日了,等到卖的差不多了,决定国家大事的也不再是宝座上的天子,而是背后那些拿着债卷的债主们了。有时候我都觉得帝国这个形式已经不太适宜这个国家了,原因很简单:天子挣得还不如花的多,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买卖能够长久下去的?还不如让那些能够挣得比花的多的家伙i当这个苦差事吧!”

当然胡大人这番有些大逆不道的言论并没有流传到太后的耳朵里去,不过就算那位宽厚仁惠的邓太后听到了这番议论,恐怕也只会苦笑一番而不会对胡尚书做什么处罚吧!即使是身居深宫的她,也清楚现在大顺的财政状况到底有多糟糕,而这一切的原因并非是因为现在的大顺太穷,恰恰相反,而是大顺太富了,只是钱收不上i。

开国两百多年i。大顺这个国家已经发生了缓慢而又不可逆转的变化,国家的权力虽然还是在以科举为主要i源的儒臣手中,但儒臣的i源却大有不同。本国时,南北进士的比例大概是6:4,但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南北进士的比例渐渐变成了7:3,到了哲宗皇帝时候竟然达到了恐怖的八:2,而光是江南区区十余个州县便占据了全国进士当年额度的三成。这当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南北经济的巨大差距,决定了南方的识字人口更多,教育更昌明,自然能够在科举考试中占据更大的优势,经济最为富庶的江南吴越的确更是如此。虽然朝廷中有人对此忧心忡忡,要求采用各种手段,限制南方的进士名额,保持一定的政治平衡,但是面对朝堂上大量的南方籍贯的大臣们,他们的行为无一例外的失败了,到了哲宗晚年,竟然出现了“内尽吴音”的局面,这让年老体衰的哲宗皇帝颇为恼火,发出了“吴儿轻佻,坏我国事!”的名言。

在这样一个局面下,要通过对富庶地区增加税收i提高国家的收入显然就是非常困难了,虽然近百年朝廷数次想要提高对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的税收,但在坚决维护地方利益的南方籍贯大臣的阻挠下,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那些工商业巨头们手中掌握着巨额的金钱,雇佣着数以百万计的工人,所拥有的力量十分惊人。正如哲宗皇帝时候的名臣秦继宏在奏折中所写的:“江南百姓习俗轻佻,不重积蓄,衣锦服绣者,家无旬月之粮。彼嘉兴柳、义兴吴、华亭陈诸姓,吴越之间,仰食其业者,何止数百万。若破其家,百万生灵猝然无业,若有陈、吴之徒攘臂其中,臣恐江南半壁,非朝廷所有!”到了哲宗皇帝末年,朝廷基本已经放弃了通过提高江南地区工商业税收i恢复财政平衡的企图,基本采用放债、酒税、盐税等传统税收方式弥补国用,但这些方式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后遗症,酒税盐税这些消费税种会提高普通百姓的生活压力,增加私盐和私酒的销路,不能太重,于是国用不足的问题也变得越

阅读新顺之钢铁世纪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