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上坟

〖院上坟〗

第一百九十章 凿壁 (午)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另一个是,明家这一支改成了什么姓,估计曾祖当时也不清楚,族谱中没有记载,但族谱里却有保宁方家化骨功的记载。说这化骨功是弥勒教的秘传之法,练功者先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初的几年,明玉珍主政,政治清明,广施土地,安置流民,促进生产,经济恢复的很快,但弥勒教与明教的道统之争,却是个重大的隐患,明玉珍应是明教中人,但又不愿过于偏袒,希望俩教在教义上能有所融合,但这多少有点一厢情愿,毕竟此时已经不是宗教教义问题,而是政治问题了。

特别是明玉珍病死后,政权内的明教和弥勒教两派公然对立,幼主无法震慑,最终演变为弥勒教为代表的左丞相万胜对明教官员的大肆屠杀,造成大夏国的迅速衰落。吴友仁本是明教中人,干脆在保宁拥兵自立。先祖觉得大夏国主弱臣暴,改不了农民军自相残杀,又鼠目寸光的本质,偷偷从吴友仁的幕府中逃走隐居。

没几年,朱元璋二十万兵马两路进击,那统军的傅友德本是明玉珍手下,也是因道统问题,不得重用,投奔的朱元璋,攻打大夏自是不遗余力。大夏国不到几个月灰飞烟灭,吴友仁死守保宁两个月,粮尽城破,自己也被俘,斩于南京。这一点上不得不佩服先祖的识人之明。

但仔细看了曾祖的记录,有几个地方引起了我的注意。先祖用一种近乎于流水账的方式,写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但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上用足了笔墨,但又写的很隐晦,似乎有意隐瞒着什么。

一个是,明玉珍病死后,确实有一支明氏血脉来到了保宁寄于同是明教护法的吴友仁,在吴友仁败亡后,这一支族人改姓方,同样隐居起来。这个记录与方厨子跟老蔡说的身世可以对得上,看来方厨子说自己是皇室宗亲,也并不是夸大。

第一百九十章 凿壁 (午) (第1/3页)

我到北京时已是华灯初上,小院里积了厚厚的一层雪,打开院门时,树上的积雪扑簌簌的落下来,几天没在家,家里冷得像冰窖一般。我忙着生炉子,取暖烧水,却顾不上吃东西,开始在几大摞的祖谱中搜索有用的信息。

先祖在元初时曾经南迁到湖北荆州住过一段时间,后来搬到了四川安岳,明代初年时才搬回京城,在四川的百余年,三代的先祖记录了大量的四川风物,当然,对叱咤风云的弥勒教也有很多记载。

我的十四世祖常继林,详细记录了元末弥勒教与明教在四川合流,配合明玉珍与元军作战的故事。大夏国建立后,明玉珍在重庆建都,先祖在司徒吴友仁的赏识下,做了个幕僚,和吴友仁一同镇守阆中,那会儿称之为保宁,是大夏国北方的门户。

先祖在吴友仁的幕府,通过大量的往来文书,和为数不多的进京面圣,见证了大夏国从建立到兴旺,从内斗到崩溃的整个过程。

阅读院上坟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