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

〖明末称雄〗

第219章刘钧的礼物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军户们好了,朝廷也好了,各地的营兵也有好处,这计划唯一受损的就是卫所那些世袭的武官们,那些已经从保家卫国的将领转变为地主的那些人,他们侵占的那些田地,将会被清退夺走,他们不但会失去那些侵占的大量军屯田地。也会失去那些过去只能依附于他们,被他们盘剥的军户佃农,甚至连籽粒粮那笔每年都有的贪污进项,也将没有了。

“我看行!”杨廷麟支持刘钧的这一个计划。除了那群蛀虫受损外。新计划对朝廷对地方对驻守营兵都有好处。

“先拿郧阳卫试行。”黄道周也能看出这计划推行后的好处,因此他勉强同意对那些蛀虫们放一马,不与他们纠缠不清,而是快马斩乱马,先要推进改革再说。

郧阳卫就设在郧阳府,是倚郭的卫。在郧阳卫前后左中右五千户所之外。还设有千山千户所和房县千户所两个千户所。

郧阳卫本有五千六百人,每个千户所也有一千余人。他们原本拥有军屯三十余万亩。

朱大典就身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之职。现在刘钧也挂了个右佥都御史的都察院衔。

“大人,刘总兵在外求见。”

官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能够成功整顿郧阳卫,以后一年就能收到起码三十万石的屯粮上缴。仅一个卫所,就能到这么多的屯粮,这可比许多县收的粮还多。这也正是屯田的好处之一,普通民田,一亩不过收三升左右,加上一些运费、火耗等,一亩田也远不到一斗。

而屯田不同,屯田的田属于国家,屯丁等于是租佃,因此交的是田租,直接交一半产出,以湖广的田地,一年就算亩产两石,交一半也就是一亩交一石,这可比民田的粮赋交出许多倍了。

而整个郧阳府控制的那十府十五州一百零五县境内,拥有的卫所足有二三十个。如果全部军屯都清理出来,得有几百万亩,一年的屯粮上交能有几百万石。

很简单的一个算术题,黄道周和杨廷麟都为之兴奋了。若真能做到,那真是大功一件啊。不过想要达成这样的结果,肯定不会容易,每个卫所都有一大批的军官,这等于是从这些军中地主们手里抢田抢人抢钱,不过两人都是认死理的,只要认定了,那就得干。

当年张居正也曾经清量全国土地,并在福建取得极大成功。现在有皇帝支持,还有刘钧这种手握重兵的将领的支持,黄道周和杨廷麟认为完全可以跟他们干,谁敢阻拦,那就掀翻谁。

黄道周仔细的想了许久,最后道。“如果能实行,这确实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事实上卫所到了现在早已经驰废,军户除了抽调进边关内地的营兵中,就只能给军官们种田或者抽调去服一些大的土木工程的劳役。

开国之初时国家拔给大量田地给卫所。让卫所自己屯田,然后自给自足,朝廷不必再花粮食养军的情况早就变了,如今大明募兵制的营兵才是能战之兵,承担了国家的作战和守卫的任务。

这就使得卫所依然占据着国家大量田地。可却再无法承担作战防守的任务了。而许多卫所的军户又被卫所的军官们压迫的厉害,失去田地,一贫如洗,成为国家动荡的根源之一,各地剿之不绝的流匪中,就有大量的原来卫所军户。

而现在刘钧的这个新计划,如果能实行,那么军户们将重新拥有田地,可以养活自己,有了温饱之后。他们自然就不会再去参加流匪作乱。而且每年他们还能上交一大笔的粮食,这些粮食能成为营兵的军粮,为朝廷和地方减轻大量的负担。

刘钧更是为了那一年可能数百万石的粮食,对着黄周二人胸脯拍的砰砰响,他和他麾下的郧阳镇数万兵马,将全力支持黄道周和杨廷麟二人主持的整顿清理工作,必须的时候,郧阳营兵随时能冲上去平定任何叛乱。

有刘钧的这个保证,更坚定了黄周二人的信心。

“我现在最担心的还是朱大典!”杨廷麟最后道。

“朱抚台那边交给我,我会让朱抚台支持我们的。”

结束商议之后,刘钧就直接往都察院衙门去了,郧阳都察院衙门,也就是巡抚衙门。大明的巡抚,都挂都察院的职,属于都察院系统的人,因此他们的巡抚衙门,很多时候也就是都察院衙门。

第219章刘钧的礼物 (第2/3页)

。这些仓库中的粮食,就是郧镇五万兵马的军粮。”

“其它的如瑶役等,我看可以与普通民户相同,屯丁们原籍家庭军户可以依然照旧。”

刘钧的计划等于是要把大明建立了两百多年的卫所军制彻底的改变,以后卫所就等于真正的消亡了,军所军官要么转入营兵中,要么就只能在家吃闲饭。而卫所的军户和余丁,则全都转为屯丁,专事屯田耗种不再负责比如上京班军轮戍、或者分守地方城池,以及承担工役等责任了,他们唯一的责任就是种地,每年耕种一半所得上交,上交的粮食做为郧阳镇兵的军粮。

营兵专责作战、守城,屯丁专事耕作屯田。郧阳镇兵将全面取代卫所军,接替卫所的城池防卫等。

阅读明末称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